探讨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docx
《探讨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探讨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摘要: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正确认识强化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对开展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在劳动中要用自身的体力、意志逐步战胜劳动中的挑战,在这样的反复较量中,在艰苦的劳动中,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其坚持和韧性的品质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因此,劳动能完善个人性格,使人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对策近年来初中生缺乏劳动意识,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和技术弱化,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甚至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扭曲的劳动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不
2、劳而获”“幸福生活可以走捷径”“劳动就是受罪”等一系列不良的、负面的价值观。因此,热爱和尊重劳动应成为每个初中生必备的素质,并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习惯。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承担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任务的主体学科,是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生活教育、社会常识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这些教材内容设计都十分注重以现实的生产劳动场景和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为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素。教师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从教材中深入发掘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理解劳动
3、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强调要坚持在实践和劳动中进行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启示学生要立志终身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整合各年级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各单元、课、框、目以及“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各种辅助栏目的内容,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规律,发掘出富含观察性、体验性、实际操作性的劳动活动,来设计编制课堂活动教学,激励学生结合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互动交流、表达分享。二、优设情境教学优化设计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善于利用各种现实生产生活背景、时政案例、劳动实物、劳动
4、话题、图画、多媒体、音视频、扮演活动、探究议题、语言等,灵活设计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深入理解劳动和奉献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围绕“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三课内容,紧贴“生命教育”主题,设计开展了议题情境教学。在“绽放生命之花”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一框教学中,设计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等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议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美好在于劳动,劳动是生命之本,劳动能使生命更好地发展,生命与劳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进而有效渗透了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用劳动点亮自己生命的底色。三、以课堂活动为载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讨 劳动教育 初中 道德 法治 教学 中的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