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观后感.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观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观后感5月24日,2023年XXXX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一片区初赛)举行,有幸作为评委全程聆听了七堂精彩纷呈的课。于我而言,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趁着热度写下这篇赛后观感。一、基本情况本次区道德与法治课竞赛,应该是近年来难度最大的一次。一是从以前的片区录像课评比到片区现场课竞赛,二是新学校增多且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三是在下册的学习时间要上上册的内容,四是决赛获奖比例竞争更大。从整体来看,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做了精心的准备,七所学校选课横跨2-6年级。选题有地理题材,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法治教育等。每堂课老师们都基本能抓住重难点,通过思辨活动、情境体验、项目探究等
2、方式来展开学习。二、特色亮点虽然只有七节课,但其中不乏亮点,能够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思政课越来越重视,研究越来越透彻。1课程意识凸显纵观七节课的教学设计文本,有三堂课在教材分析上紧扣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解读。这其中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纵向关联,以找到课时目标的定位点。作为统编教材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同样要有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的设计思路。能够胜出的三堂课设计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紧扣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意识是不走偏的关键。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性分析,三堂课的目标定位非常精准,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板块非常清晰。2 .学科本位强化
3、一直以来,思政课,特别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基本是兼职且教学时间和教研质量都很难保障。只有到了比赛的时候,几个老师一起来扯一下。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变成四不像的语文课、劳动课、手工课屡见不鲜。这一次的七节课中,个人认为都有体现思政课的学科特点。其中出线的三堂课是真正一以贯之体现了学科本位特点的。一是它们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校本化解读,把生活德育的思想恰如其分的运用其间。二是它们都非常注重思政课的探究性、体验性、思辨性特点,搭建学习支架,创设挑战性问题,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三是它们都体现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理念,不管是从什么知识切入,都要回到育人的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道德 法治 优质课 竞赛 观后感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