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细菌感染-伤寒.docx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细菌感染-伤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细菌感染-伤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细菌感染-伤寒一、A11、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A.体温下降至正常B.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D.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E.自发病之日起己隔离满2周2、伤寒肠穿孔多发生于()A.病程的第1周.在小肠B.病程的第2周,在十二指肠C.病程的第3周,在回肠D.病程的第4周,在结肠E.恢复期,部位不定3、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A.血液B.肝脏C.肾脏D.胆囊E.胰腺4、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A.玫瑰疹B.脾肿大C.肥达反应阳性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E.血培养阳性5、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A.发热B.皮疹C.腹泻D.脾肿大E.表情
2、淡漠6、伤寒发病第1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A.大便培养B.尿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补体结合试验7、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A.病前1周B.病后第1周C.病后第24周D.病后第5周E.病后第6周8、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A.热退以后B.病程的第1天C.病程的第3天D.病程的第6天E.日期不定9、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A.病前1周B.病后第1周C.病后第2周D.病后第3周E.病后第4周10、曾用过抗菌药物,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粪培养B.骨髓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
3、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12、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A.典型患者B.顿挫型患者C.慢性带菌者D.恢复期患者E.潜伏期患者13、关于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描述下列哪项正确()A.属沙门菌属的A群B.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E.目前在我国耐氯
4、霉素的伤寒菌株不多14、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A.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B.合并肝硬化C.I型变态反应D.I型变态反应E.中毒性肝炎15、目前诊断伤寒,血象检查最有价值的是()A.血白细胞计数B.血小板计数C.红细胞计数D.嗜酸粒细胞计数E.嗜碱粒细胞计数二、A21、患者17岁,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C,无明显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听力下降,曾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节西林等治疗。查体:体温39.8C,脉搏90次/分,血压10075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ICm,脾左肋下ICm可及,血白细胞3.5109/1,N0.
5、60,10.40。最可能的诊断是()A.败血症B.疟疾C.伤寒D.病毒性肝炎E.结核性脑膜炎2、女性,35岁,农民。7月25日开始出现持续性发热,于8月7日来诊,伴头痛,畏寒,纳差,腹泻。查体:体温395C,脉搏90次/分,右下腹轻压痛,肝肋下2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ICrTbA1T90/1,HBSAg(-),肥达反应:*O1:80,uH,1:160,血象:白细胞3.8109/1,N0.65,10.35。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病毒性肝炎B.疟疾C.伤寒D.肠结核E.细菌性痢疾3、持续高热2周患者,怀疑伤寒,有关伤寒细菌培养的叙述,下列哪条不正确()A.病程第1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B.
6、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c.粪便培养阳性者可确诊D.尿培养也可获得阳性结果E.用过抗菌药物者会影响培养结果4、患者男性,38岁。持续性高热20日,伴腹胀、腹泻,于8月15日收入院。进食牛奶3小时后突然出现右下腹疼痛,脉搏细数,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白细胞2.3109/1,N0.83,10.17o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穿孔B.中毒型菌痢C.伤寒并发肠穿孔D.急性阑尾炎穿孔E.急性胆囊炎5、男性,25岁,持续性发热15日,伴腹胀、腹泻人院,次日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查体:体温正常,血压90/6O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白细胞1.80x109/1,N0.88,10.12,肥达反
7、应“0”1:160,*,H1:320。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溃疡穿孔B.胆囊炎胆囊穿孔C.肠结核并发结核性腹膜炎D.中毒型菌痢E.伤寒并发肠穿孔6、患者持续发热6天,怀疑为伤寒,为确诊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A.尿培养B.粪便培养C.肥达反应D.骨髓培养E.血培养7、发热患者肥达反应结果为“OT:80shH,1:160,正确解释是()A.注射伤寒菌苗的反应B.健康人群的基础效价C.其他沙门菌属的交叉免疫反应D.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E.无任何意义8、患者男性,5岁,高热3天,体温385C,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0”、“H”均(),诊断是()A.伤寒慢性带菌者B.伤寒逍遥型C.伤寒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细菌感染-伤寒 中医 基础知识 题库 传染病 总论 细菌 感染 伤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