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报告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报告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工作相关材料*银保监分局:根据贵局关于提供不法贷款中介相关材料的通知要求,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不法贷款中介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广告不法中介冒充银行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二)骗取高额的中介手续费用不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
2、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三)提供名不副实的金融服务不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四)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不法中介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这种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
3、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五)诱导客户包装贷款服务在贷款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二、存在的困难(一)诱惑性多,客户对中介期待高,假材料识别难度较大。不法中介抓住借款人缺乏金融常识以及想省事的心理特征,帮助客户包装授信材料,使有资金需求的客户不愿直接联系银行,而是绕道寻求中介帮助提供服务。排查发现不法贷款中介往往会以低利息、高额度,再附加“绿色通道”等条件诱导消费者贷款,使缺乏金融常识又需
4、要资金的客户极其容易上钩,一般经中介包装过的虚假材料难以识别,导致银行方防不胜防。(二)乱象难禁,客户承担高额成本,对银行管理带来挑战。如存在不法贷款中介通过假冒银行身份骗取消费者信任,银行客户经理自主获客能力不足违规与中介合作,中介通过人海战术精准获取有借贷意向但资质不足的客户群体,并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类高额费用等问题,给银行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三)隐弊性强,中介规避监管手段丰富,银行难以发掘。不法中介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规避监管排查,一是谋划贷款资金划转路线,违规行为的驱动主要是有利益导向,该类不法中介一般通过跨行受托支付将贷款资金转至预设可控账户,在扣取费用后将剩余贷款资金回流给借款人,因
5、资金跨行流转银行方手段有限难以对资金加以监控;二是拉拢腐蚀银行员工,有些员工自主获客能力差、合规意识薄弱、道德底线不强,私下与中介合作,向资质不足的客户发放高额贷款,并通过中介违规以现金方式收取好处费,银行方对该类违规行为的管理及排查存在一定困难。(H)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在事项(一)强化治理手段,共享不法贷款中介线索。一是对不法贷款中介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督促银行统一建立不法贷款中介黑名单,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将各家银行贷款中介黑名单共享,考虑到客户隐私,可只共享账号、所在银行等信息。二是建议联合监管丰富排查手段,延伸核查流转行外的贷款资金是否存在扣留中介费用的情况。(二)加强金融宣传,引导借款人正确消费观。建议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深入社区、企业集中地,组织专题金融宣传活动,提醒社会大众与中介合作应保持警惕,特别是远离高收费的贷款“黑中介”,要准确判断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到正规银行依法依规办理贷款手续,量力为出、理性借贷。一旦陷入“黑中介”贷款陷阱,保存好相关证据,通过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起诉等途径,运用法律武器挽回损失。*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