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docx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前言大唐盛世的脚步渐渐放缓,帝国最华丽的篇章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玫丽奇绝中翻过。人们的目光开始长久地投注在乐游原上,是挥之不去的怅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的点点哀怨渐渐弥散开去,是愁绪满怀的低徊,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大唐王朝这艘驶往历史深处的巨轮,己经百孔千疮,满目疮痍。登楼远眺,晚唐诗名最响的诗人许浑,发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许浑,跟他走上咸阳城东楼,去听一听大唐帝国落幕历史的声
2、音。二、鉴赏许浑痴迷创作律诗。他把自己的诗浸泡在怀古和田园山水中,随便拎一首诗作,全都湿漉漉的,不是“雨”,就是“水”。对此,人们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戏谑。将许浑与杜甫并列,其实并不完全是对许浑的吹捧。许浑在晚唐诗坛上,确实段位很高,诗名很盛。咸阳城东楼这首七律,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许浑秋日登临咸阳古城,即兴写下此诗。关于这首诗的题目,也有说是咸阳城西楼晚眺。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意思是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满目的芦苇杨柳丛生,好像置身于故乡江南的汀洲。“兼”,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兼葭”,指芦苇一
3、类的水草。“汀洲”,指水中的小洲。古人作诗,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登高必多感慨,登楼必生愁绪。杜甫一登高就忧国,“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王维一登高就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商隐一登楼就想归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许浑也不例外,一上高楼,就扯出万里之遥的乡愁,“一”对“万”,可见乡愁之长、之重、之浓,经不起一点点的触发。“愁”字,垫定了全诗的基调。因为思乡,于是不管身处哪里,都喜欢找一些模糊的故乡的影子。而“兼葭”与“杨柳”,也是思恋与伤别愁绪的生发之物,诗人触目所极,好似置身于江南故乡的汀洲。一个“似”字,见得诗人满心满眼都是故乡。颔联“溪云初起
4、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溪边的乌云开始浮上来,夕阳渐渐沉没楼阁。山雨即将到来,满楼都是飒飒的风声。诗人登楼远眺,伫立良久,目之所见,是溪山,是楼阁,是云日风雨。在“云起”“日沉”中,诗人的情绪转而低迷,在“雨欲来”“风满楼”中,诗人的情绪继而转为沉重。这一联写景,成为大唐帝国日薄西山的象征。唐朝末年,朝廷奸臣当道,各地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暗潮涌动。面对大厦将倾,一些有识之士,不免忧心忡忡,譬如许浑。虽然“傲然有思归之想”,但“王事未果,有负初心”,因此始终彷徨不能去。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意思是秦苑汉宫,一片荒凉。鸟儿飞入乱草丛中,秋蝉在黄叶间嘶鸣。“秦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咸阳城东楼 许浑 咸阳 城东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