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解读赏析.docx
《苏轼《浣溪沙》解读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浣溪沙》解读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前言苏轼是天才的文学家,写诗二千多首,作词三百多首,写文四千多篇。他是公选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所写黄州寒食诗帖是天下第三行书。苏轼自称:“我书易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无定法,就随便写写,太凡尔赛了!苏轼还是“段子手”,“造梗”无数:“河东狮吼”、“俗不可医”、“蝇头微利”、“胸有成竹”、“不识庐山真面目”等等。他是一个绝对的全才!出色的水利专家,疏浚西湖,兴修水利,“苏堤”是西湖永远的风景线;他是仁慈的医生,治病防疫,筹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他是“吃货”们的鼻祖,经苏轼改造
2、过的“东坡肉”“东坡肘子”响誉天下,流传至今,据称现有66道菜受到苏轼的影响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假如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也不跟杜甫一起,他太苦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苏轼的浣溪沙,跟随苏东坡旅行“南山”,喝“午盏”,品“春盘”,体会“人间有味是清欢”。二、鉴赏久贬谪黄州的苏轼,依旧让宋神宗念念不忘,“人材实难,弗忍终弃”,毕竟是个难得的天才,不用实在可惜啊!于是元丰七年(1084)初,被贬整整四年之久的苏轼,安置地从黄州改为汝州,“贬谪”也转为“赋闲”。处于待用之际的苏轼,开始放飞自我
3、,游山玩水,玩得不亦乐哉!先去筠州(江西高安)造访弟弟苏辙,五月接受佛印之邀,庐山访禅。在苏轼十二月抵达京都高升为起居舍人(皇帝侍从官)之前,他还在跟朋友刘倩叔泗州南山游玩。浣溪沙这首词,即写于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记录了他随同朋友泗州刘倩叔,一起游玩南山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游历南山之景,共有三句。“细雨斜风作晓寒”,点出游玩天气:有雨,有风,还有点寒冷。简直是不利出行,但这能挡得住“大玩家”苏轼的游兴吗?NO,有雨,但可喜是蒙蒙细雨;有风,胜在偶尔刮一刮,有时甚或刮不到,是谓“斜风”嘛!风与雨交加,也只是加诸身上一点点寒意罢了。“晓寒”,即不太冷,意思是还比较温暖。总之一句话,风
4、、雨、寒冷,一点不妨碍苏轼登临南山的兴趣。写游记,天气的描写自然必不可少。但苏轼以“细”描摹“雨”,以“斜”形容“风”,以“晓”点染“寒”,中间夹杂一个“作”字,表明风雨不过如此罢了,一个游兴十足的东坡形象,跃然纸上!“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出游历南山之景。十二月的泗州南山,该是一片冬日的萧瑟之景!但在苏轼的眼里,细雨朦胧中的南山,反而别有一番情趣。“淡烟”,并不是指山中人家升起的炊烟,而是指山中因为下雨而云雾袅袅,前句一个“细雨”,此句一个“淡烟”,正是互相映衬。“疏柳”二字,表明了冬天柳树的情态。褪尽浓密葱郁的柳叶,只剩下疏疏朗朗,柔软下垂的柳条。南山上各种树木众多,苏轼何以专挑柳树来写?待
5、读到“媚晴滩”三字,自然就明白过来了。“滩”,指十里滩,在南山附近。河岸、堤坝、沙滩风景的标配是柳树。“媚”在此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指“疏柳”的点缀,使雨后初晴的十里滩更加妩媚。苏轼造景的艺术提示我们,所记风物,必须够典型。“入淮清洛渐漫漫”,写出了苏轼登临远望。“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向北至怀远流入淮河。“漫漫”,水势浩大的样子。整句话的意思是,流入淮河的洛水清澈无比,水势浩大,茫茫一片。苏轼为文造景,不浪费一字一词。“细雨”是为“淡烟”映衬,“斜风”是为“晓寒”铺垫,“疏柳”是为“晴滩”存在。既已写到“晴滩”,那河呢?苏轼不急不慢地为我们道出:“入淮清洛渐漫漫”。上片三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浣溪沙 苏轼 解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