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机械效率讲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机械效率讲评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五节机械效率(讲评课)学情分析1、客观上由于机械效率方面物理量多,关系复杂,学习难度大O2、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的理解大多还处于浅层面上,没有抓住本质。(2)各物理量之问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没有系统化,只是散乱地可能也是模糊地记在心里,从而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有些同学还不能正确运用。(3)没有解决难题的策略,常跳到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中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剖析有用功总功的概念。(2)总结滑轮组的三大关系及其拓展。(3)提出解决难题的指导性策略,从而便学生能自觉地识破难题中设置的陷阱。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2、2)评点昨天作业中的典型问题。(3)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难题的策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总结,能够应用。(2)体会如果建立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程序,初步建立程序思想。提高信心。教学重点1.有用功总功概念的剖析。4 .滑轮组的三大关系及其拓展。教学过程一、(结合习题)有用功、总功概念的进一步剖析。1、定义回顾:有用功:符合人们工作目的的功。额外功:不是人们所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直接把一个40N的重物举高1m,需要做多少功?用一自重为ION的不计摩擦的动滑轮,把该重物提升1米。需要做多少功?其中有用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0、概念剖析:50J的功这里分成两部分
3、:符合工作目的的40J,和不是人们所需要却又在使用滑轮时不得不做的10J.(1) 有用功等于不使用机械,直接对物体做的功。(2) 总功等于使用机械实际总共做的功。3、作业点评:(习题中的情境可能是熟悉的情境、生疏的情况、疑似熟悉的情境)第19页第2题:(题见“开心作业”本,下同。)点评:本题的情境是熟悉的情境,只要对照定义就可以。第20页第11题:重点第三问。点评:本题的情境是简单却完全生疏的情境,需要剖析概念的内涵,运用由定义引出的推论。第19页第7题:(动滑轮重4N,无摩,桶重6N,提水50N,提5米,用时4秒,求拉力,拉力的功,该装置的效率)点评:本题要把握好“该装置”的内涵,对照定义解
4、决问题。拓展:如果第三问变成“求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怎么做?点评:拓展前后,是疑似“熟悉”的情境,如果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则容易混淆。(上面我点评了由于概念把握不准造成的问题,作业中也反映出不少由于关系不清造成的困难。下面我们以起以常见的竖直装的滑轮给为例子,分析总结各种关系,以期做到胸有全局。)二、竖直装的滑轮组关系总结及拓展。I、距离关系:S=nh2、力的关系:(不计摩擦的情况下)F=(G+G动)n3、功的关系:(1) Wj=GhW总=FS(2) =WW总(3) =GhFS(4) =GnF(5)不计摩擦时:=G(G+G动)拓展:(1)如果是平拉物体,则克服的是水平方向的阻力(一般就是摩擦
5、力),则要把系列公式中的G换成f。(2) 如果滑轮组本身就装在水平方向上,初中阶段的习题中应该不计滑轮重。第20页第8题:点评:(1)、知道克服的是摩擦力,公式中把G换成(2)、公式要熟悉,熟能生巧。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感慨良多。(3)、看出题目不严谨,我们有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是创造性的土壤,不要小看哦。第20页第10题:点评:这种转弯的装置,要关注弯弯的绳子,关注其中的力。关注它,是因为它是横竖的纽带,是桥梁。三、一副打油对联:物理学习玩的就是两点,概念的正确建立和深该理解,公式的熟悉和系列化。看来能过作业的练习和我的讲解,如果同学们做到了努力,滑轮给方面学习的天空应该是一片晴朗了。但,明朗的天空还有两片远远的乌云:一个是:面对没有组装图的题目,关系难用上,二个是:当物重换了,效率就变了,很可能误用,这时不变的是动滑轮重。另外,不细心的同学还可能误用力的关系。为了在以后的作业中能面对滑轮组方面的难题,能较快地找到思路,能自觉地不下陷阱,不误用公式,提前送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无图算n下联:换重求G动横批:摩擦的有?作业:开心作业本第21页,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