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课堂检测.docx
《第7课课堂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课堂检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7课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 .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C.土族势力逐渐衰退D.选官权向中央集中2 .表1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3 .东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善于书法,却迷信鬼神,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
2、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A.以门第作为主要的标准B.通过考试来公平录取C.由地方官自下而上推荐D.以道德品行作为标准4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关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统计表。据此可推知()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17.2%24.5%46.1%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B.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C.科举制受现实的制约D.封建统治基础受动摇5 .唐太宗时,尝私宰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锻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科举制()A.体现出公正平等的原则B.彻底打破了血缘门第等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
3、的固化D.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6 .资治通鉴唐纪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7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两者日有争论,遂成怨隙。为解决该问题,唐统治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复兴儒学,提升官员素质B.强化法治,颁布唐律疏议C.变革政制,改变议事规则D.更换人事,罢免违纪官员8 .卢肇,字子发,袁州(
4、宜春)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有奇才,以文翰知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政府定期举行恩科来选拔人才,卢肇及第当年的政府恩科考试方案,其可能的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门下省一一中书省一一尚书省一一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9 .在唐朝,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唐中宗把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反映了()A.皇权受一定制约B.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C.中央集权的加强D.中书门下拥有决策权10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
5、,唐中宗时,居然出现同时有IO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利于科学决策11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0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这反映出唐初()A.三省的运作注重程序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中书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草拟D.三省互相牵制,体现较强的民主性12 .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
6、、口赋的赋税制度。这一赋税制度()A.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B.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C.是魏晋时期的租调制D.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13 .唐朝初年,一位农民在农忙时节可以通过交绢帛或麻布给政府,来避免因服徭役而耽搁农事。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税收的增加B.三省六部的设立C.以庸代役的实施D.民众衣料的变化14 .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推行()A.简化税收名目和增加财政收入B.消除了贫富不均的现象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以完全消除D.
7、增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5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作者意在()A.批评租庸调制的弊端B.指出农民税负加重的趋势C.肯定古代赋税制度趋向合理D.赞扬两税法简化税目的做法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元仁宗在元灭南宋而统一全国之后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检测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