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docx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在生活中打球有“球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数学呢?也有“数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那么何谓“数感”呢?新课程标准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一、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把数学从课堂上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绘生活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际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从而体验数感。例如在教学“量长度”这一单元,对厘米和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但是这些实践活动中有许多不是整厘米数,整米数。于是,我通过这样一道题目:一条红色线段比5厘米多一些,一条兰色线段比5厘米少一些,两条线段都是大约5厘米长,你说对吗?让学生认识到当线段或物体边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整米时,但接近整厘米或整米时,可以用“大约多少”来表明长度。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问题
3、的解决,接着又安排许多先估计,再实际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建立厘米、米的长度表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碰到许多不是整厘米数、整米数的实际情况,都能准确地说出大约是多少长度。学生在说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感念,建立数感。二、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数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老师就要能够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设置
4、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和掌握数感。例如在教学“2”的认识,我先课件出示:2个苹果,2只鸭子,2个小朋友,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事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他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粘辘,吃饭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低年级 学生 培养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