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发展史.docx
《灸法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法的发展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灸法的发展史灸法,古称灸(酒)烟(弱)。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因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艾灸疗法是用艾绒为主要灸材制成的艾炷、艾条,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外用方法。中医学理论认为,灸法有温经通络、彳亍气活血、回阳脱、调和阴阳的作用,对于虚损性疾病有较好的针对性。一.灸法源远流长,萌芽时期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当人类知道了用火之后,便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火不仅给人温暖,也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用火炮生为熟、以化腥臊,使人们脱离了 生吞活剥、茹(如)毛饮血”的动物世界。故人们习称灸法为人烟,人类与火共存,故
2、灸字从火从久。原始人在以火取暖、烧烤食物时,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当身体某一部位产生病痛时,以烧灼之法来治疗疼痛,特别是因寒冷而致的疾病也得到缓解。或者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生了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烧伤或烫伤,又意外地发现了某些疾病减轻或消失,并不断积累了经验,萌生了灸法。灸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侯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据晋代杜预注解:攻是指灸达是指针刺,说明当时灸疗已被使用。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代针灸佚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论述十一脉循行主病及灸法。与其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脉法,则详
3、细记载了施灸部位。以上出土的4种帛书的成书年代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说明春秋战国之际已萌生了灸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灸法的发展期,灸法已广泛应用,孟子离娄桀(杰)纣章云:今之欲王者,尤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先秦名医扁鹊在治虢国太子尸厥时,让其弟子子阳取外三阳五会而使太子复苏,又令弟子子豹药熨两胁下,而见太子坐起。司马迁的史记中,灸法的记载很多,仓公列传载齐太医仓长淳于意治疗经验十五例,其中灸疗案五例。由此说明,这个时期的灸法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该著作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神气血为主要内容,从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要
4、领与防治原则,并重点论述了经络、胸穴、针法、灸法等。灵枢又称针经,较为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腕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是对针灸理论和临床应用的总结。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以虚,火自当之。灵枢经脉云:陷下则灸之。针刺与灸法为并在的两大治疗方法,同等重要。素问汤液醪(劳)醴(礼)论云:”镶(禅)石针艾治其外也。灵枢经水又云:其治以针艾。以针艾并称者,首先记载了将艾叶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又将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灵枢背俞(树)云:以火补之,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又云: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提倡辨证施灸,灸有补泻。素问骨空论云:灸寒热
5、之法,先灸项大推,以年为壮数,次灸檄(绝)骨,以年为壮数。素问癫狂云: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艾灸的部位、壮数都有定数可言。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有关灸法的论述有十二条,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又有发挥。其中三条是用来治疗少阴病的,强调三阴宜灸。其中八条述禁忌证,多为太阳病慎用火法发汗,致使病情骤变或加重。对很多病症都有可火、不可火、不可火攻之的记载,对后世灸法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西晋皇甫谧(密)所著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其汇集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全面论述了针灸学理论,发展并确定了349个脸穴的位置、主治、操作,介绍了
6、针灸方法、禁忌证和常见病的治疗,并在脚穴下开始注明艾灸的壮数,其发灸疮之说是化脓灸的最早记载,对禁忌证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后世在灸法中有据可循。并把针灸专门化、系统化,对灸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晋葛洪注重灸法,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全书中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肘后备急方三卷,对猝死、五尸、霍乱吐利等急症、危症采用灸法治疗。可见,灸法不单治疗虚寒证,而且可以治疗急、重症。肘后备急方还首创了隔物灸,如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葛洪之妻鲍姑,精于灸法,以灸治疣瘤而闻名,是我国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师。另外,应用腊灸、使用瓦甑(赠)灸均为器械灸的先驱。到了隋唐时期,灸法最为盛行。唐
7、代已有专职灸师之称,韩愈有诗日:灸师施艾柱,酷(库)若猎火围。灸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孙思邈(秒)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立针灸上、下两篇,在内、外、妇、儿诸篇中应用灸法治疗的条文甚多。在灸法的应用方面,指出了施灸的强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部位、病情的不同而灵活掌握,灸的顺序要有先后,操作要正确。正如“炷令平正着肉,火气乃至病所也。孙氏用灸法治疗热病,以灸法使火气流行、热毒蕴结之痈肿溃散。对黄疸、淋证等温热病及消渴、失精失血之阴虚内热病证亦用灸法取效,发展了灸法的临床适应范围。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隔物灸法,如隔蒜灸、隔盐灸、豆豉(尺)灸、黄蜡灸、黄土灸、隔附片灸、隔商陆灸等,将艾灸与药物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灸法 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