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有关测量的一些认识,发现用手测量的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用手测量虽然方便,但“挂”作为一种非标准长度单位,其本身的限制就决定了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本节课学生选用回形针、木棒等随手可得的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发现它们的测量结果比手更准确;但也发现用不同物体作为标准物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也可能不同。上述活动是学生建立在对活动记录表观察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有数据记录,所以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1)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2)用物体测量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第一问题指向的是测量的误差和不同
2、的物体测量结果无法比较这两个方面;第二个问题则体现了本单元的核心一一让学生不断关注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被测物体相同起点和终点、测量时标准单位物体需首尾相连、不同的人用手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对测量的这些要素,其实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的限制,他只能对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兼顾,而真正考虑每个因素开展实验,他是做不到的,总会遗漏。但是在活动中通过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够进行测量活动,学生还是感到好奇,充满探究兴趣的,同时也会产生想要准确比较物体长度的欲望,这个欲望会让他只想动手,而不关注规范实验
3、的结果,所以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记录、有序实验、如实记录、有效记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其他物体的活动,知道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更准确;在测量物体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物体作为测量标准。探究实践:在测量的过程中,能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的测量物体长度,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整理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态度责任: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定
4、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难点:通过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的测量物体长度,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尝试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每组回形针、木棒;每人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疑问,激发学生思考(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学生用手测量及其结果图片1出示数据:科学书,不同的人经过测量后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2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 .师生交流后提问:为了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选择回形针还是树叶作为测量工具呢?4 .小结:应该选择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我们把这称为标准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一年级 科学 上册 不同 物体 测量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