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docx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核心素养作为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价值观、能力与品格,具有鲜明的情境性。人的核心素养表现于具体的情境,也在具体的情境中现实地生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强调:“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情境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种条件结合的情况”,是问题(任务)的物理的和概念的结构,以及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活动目的和社会环境。情境蕴含着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逻辑,它既可以解释事件,也包含了解决事件的内在因素。情境包含着问题,负载着意义,召唤着行动。可以说,情境创设确定了
2、核心素养生成的可能性,也决定着核心素养生成的现实性。只有创设适宜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才能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功能。一、情境的课堂教学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情境:一种是教学行动情境,另一种是教学内容情境。前者是教学之“事”所形成的情境,即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产生教学活动所形成的情境;后者是教学内容所涉及之“事”的情境,这些“事”本身并不是教学行动的范畴,而是教学行动所指向的东西。这些“事”往往不是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而是教学之“事”所指向之“事”。教学本身就是“事”,教学总是能形成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无疑也包含了问题,负载着意义,能召唤行动。
3、但如果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此,这种教学情境就只是教师与学生“为教学而教学”的“纯然”教学情境。教学不是教师和学生的“纯然”交往,而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工具性交往”,教学内容所涉及之“事”才是教学的真正指向。因此,只有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理想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行动情境与教学内容情境相融合统一。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基本的取向则应当是通过教学行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情境。一旦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情境,教学就超越了“为教学而教学”的松散结构,建立更加紧密的教学关系,凝聚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激发更加积极的教学行动,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运行。首先,情境强化教学关系。关系的强度与关系的紧密程
4、度和丰富程度有关。单一关系的紧密程度越大,关系强度越大;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越丰富,关系强度越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可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作为文本的形式层面,二是作为意义的实质层面。教学如果在第一个层面上运作,就会脱离教学内容的情境,仅仅将教学内容作为需要掌握的文本来对待,教学内容就会以“事实”的方式存在于教学行动情境之中,使教学行动情境成为建立教学关系的主要场域。而教学如果在第二个层面上运作,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关系就不仅仅在教学行动情境层面建立,还会进入教学内容情境层面,以更深层次的角色感和代入感建立更加紧密和丰富的教学关系。换言之,教学如果进入教学内容情境,教学关系的建立就拥有“教师
5、一学生”和“教师一教学内容一学生”的双重途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就会进入更深的层面。其次,情境凝聚教学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动的行动者,教学内容是被动的存在物。教学内容作为有待解读的文本,其意义是多元的。基于不同的解读立场和过程,教学内容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如果仅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理解为教学行动情境,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便可以随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过程而被随意解读,导致教学的方向不固定。如果将情境进一步理解为教学内容情境,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就要受到教学内容情境的约束。教学内容情境与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件互构互成,因此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件
6、,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就不再是随意的,而是只能在教学内容情境下理解和解释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方向更加清晰和确定,使学习结果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最后,情境激发教学行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行动情境是一个空洞的情境。它虽然内含着教学问题,负载着教学意义,但这些教学问题和教学意义是教学管理学意义上的,而不是教学目的论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和意义并不是学生所关心的。在教学行动情境层面,学生是情境的“顺应性行动者”,而不是“反应性行动者”。这个情境层面上的问题解决和意义解读是教师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不是指向教学行动的,他们不解决这个层面上的教学问题,也不对教学行
7、动本身进行意义阐释。教学行动情境不能激发完全意义上的教学行动。只有教学内容情境才能激发完全意义上的教学行动。学生学习时关心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情境中的问题,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这种情境中的问题,学生的意义建构也是在教学内容情境中进行的,形成的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意义。只有进入教学内容情境,学生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行动,教学行动的内在结构才是完整的。二、课堂教学情境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自然状态下,情境是事件的综合体,包含事件存在与发展以及事件相关问题解决的所有要素与逻辑。真实的教学情境包含教学内容所关涉的事件的所有(或必要)元素与逻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可以通过情境理解、情境应对和情境
8、迁移等方式解决问题,形成相关价值观、能力与品格,并能够将这些价值观、能力与品格运用于真实生活世界相关情境的问题解决。情境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对情境元素与逻辑的解读实现对情境的把握。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情境并不是学生的自然、自在生活情境,而是一种与学生存在或大或小距离的“构建性情境”或“再现性情境”。对学生来说,这种情境不是“天然感受”的,而需要“刻意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经过有意识的理解行动,才能实现对情境的把握。理想情境首先需要想象情境。想象情境是学生通过主观想象实现对情境的内在构建。情境想象可能需要某些外在的刺激与辅助,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观想象努力。情境想象可以使学生将外在的情境要素与逻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指向 核心 素养 发展 课堂教学 情境 及其 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