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docx
《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摭1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I野口实践要求2023-03-2210:57杨志成中国德育订阅2023年3期收藏关键词:立德本质总书记杨志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徒”,从辩证统一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视角,进一步指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实践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深刻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一、从辩证统一的认识论视角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才
2、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藕含着育人与立德辩证统一的文化基因。礼记大学中讲道:“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具有基砒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因此,我国古代对人的道德发展提出了非常系统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了引领人才发展的首要标准。这些标准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天下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体现了家国统一的爱国观;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Z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了与人为善的人际观:“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体现了义礼相济的团队观;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言而重信的诚信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以孝为尊的家庭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先苦后乐的人生观这种系统严谨的社会道德观和人才观最终转化为育人育德的教育观。礼记大学开得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进而提出了系统的立德育人的递进标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古代育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5、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由此可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因的维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从人的本质的辩证统一视角,形成了1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思想体系。其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人的劳动本质和人的社会本质两个方面,而劳动本质的结果也是成就人的社会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3的命题,体现了人的劳动本质的特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6、1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基于这样的本质认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目的就是使人的本质得到发展。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真正成为具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本质属性的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青少年不断提升社会化水平,为其敬终健康地走向社会,成为理解并具有“社会关系总和这一人的本质属性的人奠定基础。这正是立德与育人辩证统1的根本目的。二、从教育功能的价值论视角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有用性。它是关系范畴和属性范畴的综合体,是客体功能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5教育价值是教育作为客体对教育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在教育实践中,由
7、于对教育客体的需求不同,教育实践主体表现出不同的教育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这些教育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基于教育主体对客体的不同功能需求,教育的价值可以分为:教育的元价值(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价值,也称生命价值)、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教育对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发展的价值,也称生产劳动价值)、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教育对人的社会生活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价值,也称社会性价值)。6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主要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不同时代、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功能价值选择.往往围绕着教育价值的某一方面着重强化。比如,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强化了教育的工具价值。人类正在
8、经历的现代教育,也在坚持着知识本位、工具本位的价值选择。从教育价值的逻辑体系看,教育的元价值是基础价值,生命的发展是成就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基础;工具性价值是中介性价值,人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人获得生产劳动的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而人的消费性价值即社会性价值的实现则是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社会性价值需要生命价值、生产劳动价值作基砒;同时,社会性价值又对生命价值和生产劳动价值具有统领性,使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就是站在教育社会性价值的高度,统领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和生产劳动价值发展的教育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具有超越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握 育人 根本 在于 理论 本质 实践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