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y!中国德育订阅2023年2期收藏关键词:学校德育要素主体钱瑜能否建立统一、协调的德育制度体系,是影响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制度建设除了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也需要考虑隐性的文化认同、思维模式等要素。斯科特(W.RichardScott)的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他认为,影响制度建设的因素主要是规制性要素(Regu1ative)规范性要素”(NormatiVe)和文化-认知性要素”(CUItUraI-COgnitiVe)。借助三大要素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校德育体系存在的困境。只有充分认识德育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才
2、能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一、新制度主义与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斯科特将制度的关键要素归纳为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三大基础要素。其中,强制性要素是指那些明确规定必须遵守的规则,规范性要素是指那些制度认为是恰当合理的规范、义务和责任,文化认知性要素则是指那些制度所内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2新制度主义理论不仅可以用于技术或是物质环境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分析范围更广、复杂性更强的社会环境。采用单一的教育学理论分析学校德育体系的要设,难以解存涉及多元主体、多个学科、多维行动的德育问题。而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制度主义,恰好能够满足这一分析要求。在新制度主义的视域下,学校德育体系的规制性要素
3、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德育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性要素是指对学校德育中的主体产生一定约束作用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期待,文化认知要素是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在内的学校内部利益群体对德有组织行为的认同感。斯科将认为,文化-认知要素是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相较于前两种要素,它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合法性”,依赖于潜意识的、被视若当然而接受的各种理解或认知框架。3新制度主义为分析学校德育的制度速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厘清影响学校德育的相关制度因素。另外,关于学校德育建设的制度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制度的形成、迁移和传播,以及在各种制度环境交互作用下出现的制度创新.4从新制
4、度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对于提升学校德育实施水平和制度环境具有适切性和实践意义。二、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困境分析以斯科特提出的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德有现状,其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规制性要素: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与学校德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协作的体系。教育作为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多维行动且在实践过程中演进的社会活动,相对应的教育法律法规是十分复杂的。从教育活动的主体出发,可以分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相对应的教育单行法;从教育活动的过程出发,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
5、的教育法,包括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以及教育中的某些环节也有单独的法律,例如招生、学位管理等。如此庞杂的法律体系使得现行教育立法呈现分散化特征,其中的教育法律规范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无法为教育法自身的体系化和逻辑自洽提供依据。5另一方面,成熟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台往往落后于实际问题的出现,以至于德育主体缺乏行使或是维护自身权利的合法性根据。近年末,“教学空间中的隐私风险这一话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可惜的是,关于隐私权的论述只出现在民法典中,我国的教育法中则没有关于公共空间隐私权的明确规定,特别是教学中的空间隐私权.6没有相关法律,就无法从实质上有效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教学
6、隐私权。与之相反的是,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实施的各项细则,教育惩戒全面纳入法治轨道.7教育惩戒中关涉的权利边界问题很难交由主体自身判断。因此,专门法律的颁布将教育惩戒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保护和规范了教育惩戒的功能。重视学校隹育体系建构中的规制性要素,即重视和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体系,能够切实保障学校德育的合法性,有效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二)规范性要素:德育制度设计过于抽象和宏观一方面,学校的德育制度往往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或意见,根据应然的理想状况自上而下进行设计,经常呈现出的是顶层规划式的样态,对于相关主体的贲任和义务有具体的表述。但是对于相关主体的
7、权责边界和利益保障机制等内容,则相对模糊和笼统,这导致制度表征为拙象化样态。8在学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制度就有可能异化成为文件里没有规定的内容不开展或是德育活动表面化、形式化、套路化”的漏洞。另一方面,镌育制度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和家长等合作主体的现实处境和利益诉求,导致实施过程中行为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因此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被削弱。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一数师,同时承担着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他们的权益和报酌需要纳入制度设计的考虑范围。同时,学校德育的辅助者是家长,健育制度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参与情况。有调查研究显示,地位弱势的家长往往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身份,处于低层次参与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德育 体系 建设 困境 优化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