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docx
《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第一章老子的美学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老子提出了一系列范畴,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味”和“妙”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平淡”和“朴拙”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他
2、们的思想发源地就是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一、老子美学一一中国美学史起点原因:1、从历史顺序看:老子生活的时代早于孔子;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代2、从理论本身看:(1)哲学方面:老子提出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2)美学方面:提出“气”“象”“有”“无”“虚”“实”“味”等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老子论“道”“气”“象”1、老子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不是“美”,而是“道-气一一象”这三个互相连结的范畴2、“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从老子中看“道”有以下性质:(1) “道”是原始混沌:“道”是在天地产生之先就存在的原始混沌,他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包含着形成万物的可能
3、性;(2) “道”产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宇宙发生论)(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虽然产生万物,但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4) “道”自己运动:“道”处于永恒的“独立”运动即自己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5) “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是不能单凭感觉把握的一-“无”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这就是一一“有”*老子的哲学体系在总体上带有唯物论的倾向。3、“道”包含“象”“物”“精(气)”,是真实的存在。4、“道”“气”“象”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
4、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象”须体现“道”“气”,才成为审美对象;(2)审美观照:必须从对于“象”的观照进到对于“道”的观照(玄鉴)实质一一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必须表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气”),这样艺术作品本身才有生命力=“气韵生动”(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法则)三、老子论“有”“无”“虚”“实”1、老子认为:“道”具有“无”(天地之始)和“有”(万物之母)的双重属性老子又认为: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是“虚”“实”的统一*天地中间充满虚空,但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有了这种虚空,才有了万物的流动、运
5、化,才有不竭的生命,“有”“无”统一,“虚”“实”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一一(1)此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2)此原则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古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点四、老子论“美”“妙”“味”1、老子论“美”:(1)明确的与“善”区别开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 “美”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它的对立物“恶(丑)”而存在的* 老子不是第一次使用“美”的概念的人,而是使它第一次成了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1、在老子时代,美和艺术是专供于奴隶主贵族享受的,所以他对美和艺术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否定的态度3、“五色令人
6、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在一定意义上对美和实用、美感和快感作了区分:他认为声色犬马之乐是美而不是实用,他们引起的是美感而不是生理上的快感(为腹一一生理快感为目一一美感)4、老子对形式美也持否定的态度:老子的“拙”成为后代一种审美趣味及审美风格“光而不耀”(审美理想)5、老子谈“味”:审美标准一一淡乎其无呼(对“道”加以表述,所给予的是一种恬淡的趣味)不是吃东西的味道,而是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是一种审美的享受6、老子谈“妙”(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道“无”一一观照“道”的“妙”的属性(“妙”主要用于审美领域)“有”一
7、一观照“道”的“徼”的属性* “道”又叫做“玄”,“妙”和“徼”同谓之“玄”,但“玄”终究更偏重于说明“道”的无限性,与“妙”这种属性更为接近,所以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由于“妙”取法于“道”,体现“道”的“无”的一面* “妙”的特点是体现“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妙”出于自然,归于自然,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总结:从老子的“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一个重要特点一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某种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整个宇宙的看法密切相关三、老子论“涤除玄鉴”“涤除”:洗除尘垢,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美学史 大纲 古典 美学 发端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