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论证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大学之道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学重难点1 .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言句式。2 .品味大学之道中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第二部分自读研讨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比较阅读落实群文学习任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
2、的思想学说就是这株大树上的绚丽繁花,而儒家思想就是繁花中最耀眼的一朵。它绚丽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它绚丽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悯人情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一起掀开它美丽面纱的一角,去感受它的魅力。(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用散文的语言称赞传统文化,称赞儒家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圆读文章、探究文意的兴趣。)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孟子及其思想学说。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国人,成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二孟子思想的
3、核心是“仁政”,其进步性和认识论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先秦诸子中是罕见的。孔子与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一时期,私学兴起,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民本思想孟子根据
4、战国时期的社会实际,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民心向背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不因为交情、声誉等利害关系去救人,而因为内心“善”的本质自然流露去救人。孟子认为“善”的本质分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孟子认为只要努力地扩充四端,即道德实践,就可成就德性。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还有人行恶,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私
5、欲的蒙蔽,他认为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2.点名介绍查阅到的礼记相关资料。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共四十九篇,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孟子的作品,对孟子及其学说有些了解,布置预习的目的是温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仁人之心 论语 十二 大学 人皆有不 仁人 阅读教学 设计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001doc.com/doc/70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