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框架26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技术要求37云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68创新应用技术要求6参考文献8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从道路、中心及服务等方面规定了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框架、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技术要求、云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以及创新应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智慧高速公路设计、建设工作,也可为其他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2、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969-2010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T28789-2012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GB/T33697-201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智慧高速公路smartexpressway智慧高速公路是指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相应设施设备并建有交通运行控制中心,集成应用传感、通信、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车更加安全、快速和绿色行驶的高速公路。3.2 云控平台c1oudcontro1p1atform云控平台是指采用“云边端”协同控制架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对高速公路智能
3、终端采集的海量基础信息进行分层级处理和决策分析,实现对高速公路精确管控、高效运营的平台。3.3 边缘计算单元edgecomputingunit边缘计算单元是指高速公路沿线布设的边缘计算节点,对本路段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交通流、交通事件、交通环境等数据进行实时融合感知和边缘洞察计算,实现对路段交通状况的及时动态调整和精确管控。3.4 主动管控activecontro1主动管控是指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交通运行状态,针对潜在的交通运行风险,主动采取交通管控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的发生。3.5 车路协同vehic1e-infrastructurecoordination车路协同是
4、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提供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服务,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道路交通系统。3.6 自动驾驶专用车道automaticdriving1ane在自动驾驶应用的初级阶段,为保障高速公路通行秩序及安全,在道路沿线布设感知、通信、高精定位、边缘计算等智慧化设施,并配以适于机器识别的标志、标线等交安设施的车道,对满足运行要求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管控管理,高效分配道路资源,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3.7 货车编队行驶truckp1ato
5、oning货车编队行驶是指利用传感探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车载和路边传感装置的智能探测及车-车通信和车一路通信,以及货车自动操纵控制装置的自动控制,实现货车小间距编队以及跟驰、拆分、重组等的自动驾驶运行。3.8 准全天候通行a1mosta11-weatherrunning准全天候通行是指实时感知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车辆运行状态、交通气象状态以及道路特征,通过交通管控、安全辅助及通行引导等措施,并辅以专项作业车,保障车辆在雾、雨、雪等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通行。3.9 自由流收费free-f1owETC自由流收费是指在没有物理隔离设施的收费公路上,应用电子收费技术自动完成对多条车道上自
6、由行驶车辆的收费处理,此种方式称为自由流电子收费方式,也称为多车道电子收费方式或全电子收费方式。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1TE-V:长期演进技术-车辆通信(1ongTermEvo1ution-Vehic1e)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SthGenerationMobi1eNetworks)DSRC: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1Seria1Bus)BIM:建筑信息模型(BUiIding1nfOrmatiOnMC)de1ing)5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框架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包括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技术要
7、求、云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和创新应用技术要求。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图1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框架示意图6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技术要求6. 1感知网络6.1.1 感知网络建设应覆盖高速公路全线。6.1.2 依托全覆盖的通信网络实现感知信息泛在互联,并与云控平台及边缘计算单元实现信息互联,形成感知网络。6.1.3 感知网络应实时感知高速公路全线交通流、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及交通气象等信息。交通流信息、车辆运行状态、气象环境信息应实现全天候感知,交通事件、视频监控信息应实现全程无盲区感知。6.1.4 感知网络应由布设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视频、雷达、微波等检测设备组成。6.1.5 交通流检测
8、设备应具备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等信息检测功能,各车道车流量检测准确度不低于95队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检测准确度不低于90%。交通流检测设备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1公里,互通立交、服务区进出口等与主线衔接的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1.1.1 1.6交通事件检测设备功能要求应符合GB/T28789-2012中5.3规定要求,检测精度应符合GB/T28789-2012中542和544规定要求。交通事件检测设备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0.2公里,在分合流区、恶劣气象多发区等交通事件多发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6.1.7 视频监控设备应能清晰辨识500米检测范围内的车辆和人员。视频设备主线布设
9、间隔应不大于1公里,互通立交、服务区进出口等与主线衔接的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6.1.8 气象监测站应具备能见度、路面状况等气象数据自动检测功能,能见度测量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GB/T33697-2017中5.1规定要求。气象监测站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10公里,在易出现团雾和易结冰、积水路段根据实际需求加密布设能见度检测器和路面状态检测器。6.1.9 感知设备的基础和杆件等支撑条件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设备共用的需求。6.1.10 感知网络建设应辅以“互联网+”、手机信令、车路协同等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路径。6.2通信网络6.2.1通信网络建设应覆盖高速公路全线。6.2.2通信网络由有线通信网络
10、和无线通信网络构成。6.2.3无线通信网络应支持但不限于1TE-V、5G、DSRC通信技术的接入。6.2.4无线通信网络应向用户提供高速率、低延时和高可靠的通信服务。6.2.5无线通信网络空口时延应满足主动安全服务的要求,基于广播的安全预警服务空口时延应不大于10毫秒,基于交互的安全运行控制服务(如货车编队行驶等)空口时延应不大于1毫秒。6.3 高精度定位6. 3.1高精度定位系统提供的服务应覆盖高速公路全线,包括路段和隧道。7. 3.2高精度定位系统应能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事后毫米级位置服务,隧道除外。8. 3.3高精度定位系统应满足高精准信息服务、货车编队行驶、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
11、、智慧隧道等创新服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9. 3.4沿线地基增强基站布设间距应小于20公里。10. 3.5隧道内面向车道级主动安全服务的定位精度应达到分米级。6.4 高精度地图6.4.1应制作高速公路全线的高精度地图,包括路段和隧道。6.4.2高精度地图数据应包括道路数据、车道数据、标志标线数据以及交通设施数据等。6.4.3高精度地图应提供面向机器识别的、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应用需求的地图数据,应具备支持车道级信息服务及交通管控的能力。6. 4.4高精度地图的相对精度不大于20厘米,绝对精度不大于1米。6.5 边缘计算单元6. 5.1沿线建设边缘计算单元,边缘计算单元的服务覆盖范围建议不大于5
12、00米,服务覆盖范围可根据不同的场景适当变化。7. 5.2应通过有线通信接入布设在服务覆盖范围内的视频、微波、雷达等交通检测器采集的数据,同时通过有线通信与车路协同路侧终端、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和控制设施连接。8. 5.2应具有灵活、可扩展的视频接口、网络接口、USB接口和串行接口,其中可扩展视频接口不少于4路,网络接口不少于2个,USB和串行接口分别不少于3个。9. 5.3应能够通过有线通信与路段上下游边缘计算单元连接,实现各个路段间交通运行的协同;应能够通过有线通信与上级平台连接,实现整个路网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路网整体的协同和管控。10. 5.4应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对接入的视频、微波、
13、雷达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处理、决策。并应能够快速将控制和决策信息输出到控制和发布设施,实现对路段交通状况及时动态调整和精准管控。11. 5.5应满足主动安全服务的要求,避碰等服务时延小于10毫秒,安全预警服务时延小于50毫秒。12. 5.6应针对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布设方式。在路段上宜均匀布设的方式,布设间距建议不大于500米;分合流区、恶劣气象多发区、隧道出入口等交通事件多发区域应布设1套,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布设。6.6 照明系统6. 6.1全线部署照明系统,提升夜间及能见度低情况下的道路光照条件。全线照明应符合GB/T24969中一级照明等级中的质量要求,照明强度根据环境光线强度
14、自动调节。7. 6.2在跨越易出现团雾的路段,应在路侧建设诱导灯系统。6.7 太阳能产能和电动车充电6.7.1在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内开展太阳能产能试点。6.7.2选取靠近居民居住密集区的路段,布设太阳能光伏声屏障,布设长度应不小于1公里。6.7.3在服务区内各试点8个快速充电设施,为电动车出行用户提供充电服务。交流充电桩应采用380V或220V电压等级供电,直流充电桩应采用380V电压等级供电。充电设施应具备与云控平台信息衔接的功能,能够实时衔接充电设施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电能量等信息。6.8基础设施数字化6.8.1应对沿途长大桥梁、隧道、路基路面、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结构物及设施进行外观、结
15、构及运行状态等全方位数字化监测和管理。6.8.2应对沿途重要基础设施的构件(桥墩、箱梁等)、杆件、设施进行统一的标识编码。6.8.3应构建基础设施监控平台,建设高速公路重要结构物及设施的数字档案,建立数据库系统,应具备对重要结构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维护的能力。6.8.4应在影响重要结构物安全的高风险部位布设视频、压力、位移、振动、水位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基础设施监控平台连接,实时或定期上传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数据。6.8.5基础设施监控平台通过对接入的各种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辨识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并进行安全风险预警。6. 8.6应建设B1M模型及系统,实现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监管。6.9 自动驾驶专用车道6. 9.1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应设置和施划轮廓清晰、颜色鲜明、易于机器视认的标志、标线等交安设施,使其具备提供准确及时行驶诱导信息、排除各种横纵向干扰等能力。7. 9.2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应布设感知、通信、高精定位、边缘计算等设施,使其具备车辆运行状态全息感知、气象环境感知、无线通信全覆盖、厘米级的高精定位以及本地实时计算等能力。8. 9.3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应设置照明系统,提升夜间及能见度低情况下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光照条件。9. 9.4先行先试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根据交通流、货车占比、气象等因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