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中国的“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何异同3.docx
《文艺美学--中国的“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何异同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美学--中国的“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何异同3.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何异同”兴”和”移情”的审美境界都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但两者的差异是明显的,其一.主客体之对立,二分与“身与物化T天人合一”的不同.其二,物我关系的对立与平等的差异.其三.客体之生命情感的有无兴。”兴“是深层的内心与有特点的外物的沟通,联结,是“志之所自发,情之不能已”而遇合外物的结果.既是“引臂连类”,索物托情的表现方式,更是”托事于物”,触物起情的思维过程.前者是其外在表现形态,后者是其内在生成过程,两者相为表里,密不可分.离开了“兴,就无法将内心情志和外物,景语打通,就成了直接陈言,无法引起真正的想像,也就无法构成艺术形象。“兴”在甲骨文中表示两个人用各自的
2、双手抬一个东西,所以说文,尔雅均训为“起”.最早提出”兴”的名称的是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同时又见于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孔颖达毛诗正义解释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种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方法.最早给”兴“界说的,应首推汉儒郑众.他在注周礼中说广兴者,托事于物也.”其意为:“兴”就是把要说的意思,寄托在一种事物上.很显然,这话过于笼统.以上这些说法从认识诗经的具体表现方法入手的,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 美学 中国 西方 移情 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