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XX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二、项目背景XX学院现址位于XX市老城区黄河南路以西、杨公路以南,用地面积约1333.44亩。经过20年发展,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XX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一流多元的高等教育”,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同类竞争、形成特色、争创一流,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契机。XX学院的办学体制由民办高校转制为省属公办高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
2、2011)2号文件)要求,2023年下半年XX学院将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要求和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际需求,我校紧缺科研用房和办公用房,紧缺产教融合及大学生“双创”用房,紧缺相关特殊功能用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规划建设新校区是学校未来发展所需。一是实现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院,十四五”末校区占地面积应在2000亩以上、建筑面积应在6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占地面积缺口667亩、建筑面积缺口24万平方米;2035年校区占地面积应在2600亩以上、建筑面积应在90万平方
3、米以上,目前占地面积缺口1667亩、建筑面积缺口54万平方米。二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同类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我院内涵发展滞后,整体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要尽快摆脱如此落后的办学局面,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校区建设、改善硬件条件,为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夯实载体基础O三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我院作为目前XX市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肩负着服务保障XX现代化建设的职责使命。规划建设新校区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我院基础办学条件,快速提升办学功能,全面加快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综合性XX大学打牢基础,进而为XX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
4、保障。同时,规划建设新校区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快速集聚人气,加快城市建设进程。经和XX市政府协商,采用新老校区置换方式,由XX市政府筹资建设新校区,力争“十四五”末,新校区一期工程(60万m2建筑面积)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三、项目选址新校区选址位于XX市湖滨新区北部片区,迎宾大道以北、环湖大道以东,黑松路以南,总占地面积约2600亩。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紧邻迎宾大道和发展大道,与XX各功能片区联系便捷。距新扬高速XX北出口约9公里,距XX高铁东站约17公里,可迅速到达徐州、南京、淮安、上海等周边城市。新校区和现校址区位示意、现校址范围和新校区选址范围如图1-3所示。图
5、1新校区和现校址区位示意图2现校址范围图3新校区选址范围四、基地条件(-)基地周边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情况基地位于XX湖畔,地势西低东高,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一般在23.529.6米之间。2 .地质与水文基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郊庐断裂带地层分区。土层覆盖厚度不大,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属丘陵坚硬、半坚硬岩类工程地址区,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大。无机和有机监测项目基本上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各重点区域土壤中土壤污染健康风险属于无风险状况。地下水PH值约在6.5至8.5之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11类水标准。
6、总硬度(以CaC03计)/(mg/1)在150至300之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1类水标准。XX湖为饮用水水源地,达到I11类水标准。地下水、地表水对土壤无腐蚀性。3 .气候条件基地属暖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等气候特征,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区域历年气候统计如下:表1气候特征指标表名称数值名称数值历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23.4C历年平均降雨量910毫米春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秋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地区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雨、冰雹及寒潮4 .地震情况XX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
7、活跃水平较高的省份,也是地震致灾较为严重的省份。XX地处我国地震高烈度地区,属于华北断块区的鲁苏断块的下扬子断块。因此,地震是XX最主要的潜在城市灾害。XX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依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的抗震设防区划、地震动小区划)和XX省有关抗震设防的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采用。(二)现状土地利用基地内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村镇建设用地、道路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其中耕地面积最大,约为121.08公顷;村镇建设用地次之,约为24.83公顷。规划范围现状用地情况见下表。表2现状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面积(
8、公顷)比例(%)1村镇建设用地24.8314.35%2道路用地0.750.43%3耕地121.0869.97%4林地8.634.99%5水域17.7510.26%合计173.04100.00%(三)交通组织1xx市域交通概况XX市域交通条件便利。主要公路包括新扬高速、淮徐高速2条高速公路,以及G235、S324、S250、S325、S344等干线公路。主要铁路线路包括徐宿淮盐铁路、合新铁路。主要航运码头包括运河XX港及规划宿连航道配套码头。5 .基地周边交通情况基地外围交通便利,快速路迎宾大道与主干路发展大道南北贯穿XX城区,并紧邻基地,基地内部道路以村道为主,道路体系不完善。(四)配套设施基
9、地由XX市新源水厂供应,新源水厂位于嶂山一干渠以南,三台山大道以西,现状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远期扩建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日;基地污水最终送至宏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宏信污水处理厂位于山东河以西,现状规模为2.5万立方米/日,远期扩建规模达到5万立方米/日;基地(按30000人计)产生生活垃圾量约30吨/日,根据XX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及XX市发展趋势,规划撤并小型垃圾转运站,新建玉兰路大型垃圾转运站,可集中处理XX学院新校区生活垃圾。五、学校现状(-)办学资源XX学院是XX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在省市政府推动下,学校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XX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师范大学
10、、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通过“八校联建”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顺利通过XX省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成为XX市唯一一所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具有本科学历学位教育资格的独立高校。202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成功转制,进一步优化了XX省高等教育布局,填补了XX市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空白,标志着XX地区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二)办学规模XX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80多人,在职
11、教职工1123人,教师819人,现有建筑44幢,建筑面积36.57万rtf,主要为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师生生活用房。(三)学科专业设置学校本着突出地方性、坚持应用技术型、着力特色发展的原则,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门类,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发展质量,不断推进以专业集群为核心的专业综合改革,夯实“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学校目前设有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本科专业数量为43个。软件工程等16个专业获批为XX省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中国语
12、言文学、土木工程等2个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财务管理等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形成,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已覆盖3个学院7个专业11个方向;与XX市以及所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签署协同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与50余所中小学共建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先后成立XX学院京东商学院、XX学院阿尔法学院。近五年来,为社会培养16234名本科毕业生,1789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4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493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平均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在师资队
13、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引进、培养、稳定、提高”等举措,教师队伍不断得到补充和优化。截至“十三五”末,全校专任教师总数达57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为46.6%,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占比为88.4%,入选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2人。(五)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XX学院共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学校还成立了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XX分院,获批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学校先后与宿城区人民政府、XX经
14、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洋河集团、京东集团等4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六)开放办学与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通过引进优质资源、拓展交流空间、提升合作层次,不断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积极推进与境外院校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2023年,学校计划招收首批留学生30余人,以后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七)校园文化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训和“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校风,坚持“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的办学方针,不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文化支撑。“
15、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获评全省大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省体育特色学校等多项称号,学校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六、规划要求()规划愿景新校区规划建设总目标是建成一所集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平安、开放、共享于一体,兼具西楚文化风情、滨湖水韵特色的现代化美丽校园,打造成为湖滨新城的地标。新校区要根据学校“十四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次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为方便办学资源共享,专业实验用房、重点实验室、专业相近的学院楼按组团式规划设计,并能满足对外服务功能。结合校园整体规划,对现状河道水系合理优化、改造,并进行适度的造景。遵循城市包容校园,校园融入城市的理念,校园景观规划应与XX湖、三台山等城市景观相互渗透融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与城市绿化带共同形成整体的生态景观系统,实现园区、校区、社区互融互通。坚持生态优先,对外积极联动XX湖、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周边自然生态资源,对内形成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共荣的生态校园。根据校园水资源使用特点,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提倡紧凑高效,在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经济效益,使项目达到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设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