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建设指南.docx
《和美乡村建设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美乡村建设指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三农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广泛扎实的现实基础,符合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需要进一步研究、谋划、贯彻落实。一、从四个方面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具有良好人居环境,能满足农民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其中“和”更突出的提升是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更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
2、留乡味乡韵。(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扎实基础,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提出是逐步演进的,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的理念相适应,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新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专门部署“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已建设5万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
3、会的底色更加沉稳。是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时期召开的大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提出,就是在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阶段做出的新部署,是政策继承、实践延续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符合乡村未来发展趋势,是把握规律主动担当的顺势而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社会分工更加趋向高效率,部分农村出现一定的衰落现象,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空心化现象也一定程度在乡村客观存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提出,就是顺应客观规律,考虑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发展趋势的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村制
4、宜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突破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瓶颈,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农民身份认同感的氛围,促进邻里乡亲和睦相处。(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要素环环相扣,是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的建设单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内涵上包括“宜居”的因素、“宜业”的因素、“和美”的因素,需要统筹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打造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重塑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因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个整体的建设单元,相关建设内容应该是整体谋划、全面推进,既要在以往建设基础上升级换代、再创新高,又要适应各方需求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应互
5、相割裂、有所偏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把握好各部分之间的对接关系,促进各个部分是统筹协调、相互支撑,形成系统化的提升,使农村真正的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展示强农惠农政策的效力,是各方合力推进的平台载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在农业、农村、农民这块土壤的三农阵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应有之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对标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各部门各条线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
6、乡村、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分头行动,在新的历史阶段逐步打造现代化的乡村生活形态。二、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五个基本点在系统领会、准确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应从建设的本质要求、乡村特色和建设时序中,找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举措,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抓手,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切口,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点。(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为主攻目标对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点上突破。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
7、、基本公共服务、人才配备等方面优先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通过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开发乡村多元价值,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农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成什么样,怎么建,要农民说了算,以满足农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宜居宜业和美为标准,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满意的幸福生活。同时,注重农民参与,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项目实施、后期管护等各个环节,号召大量的农民尤其是年
8、轻人积极参与建设乡村,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条件,促进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突出乡味、体现乡韵为特色所在村庄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村庄风貌各具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不能千村一面。需要立足乡村地域特征,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需要保留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廖续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保留民族特色等,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促进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让乡村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和美 乡村 建设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