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域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域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要求,强化抱团融合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探索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路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
2、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最大贡献。近年来,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路径依赖,以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为重点,推动党的领导由单纯领导村级组织向全面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转变。健全抓镇促村工作机制,强化镇党委的区域龙头作用。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出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镇街作用的指导意见,为镇扩权赋能,增强镇党委推动区域融合功能。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161项公共服务事项,让镇党委发挥“龙头”作用,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服务中心、资源整合中心。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合作社、农业园区等乡村生产力最活跃
3、的地方。全域优化村庄建制调整,夯实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为解决村庄规模小、资源整合难等问题,全域完成村庄建制调整,行政村数量由5423个调整到811个,以组织融合推动村庄融合发展。村庄建制调整后,合理划分5028个网格,建强网格党组织,确定3万多个党员中心户,形成“镇党委一村党组织一网格党组织一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打破原建制村界限,根据党员年龄和特长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实践等2715个专业党组织,为各类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强推动抱团融合的头雁队伍。打破地域界限,通过村庄融合“挑”一批、在外能人“引”一批、本土人才“挖”一批、后备力量“育”一批
4、等措施,统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12场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赴先进地区开展体悟实训、专业实训1将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待遇报酬按照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核定,平均超过10万元。健全“一肩挑”后村干部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全面禁止村干部及其亲属承揽本村工程,对已经承揽的村级工程实行复核备案、销号管理。深化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构建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等方式,凝聚城乡各类组织,统筹各种资源。在镇村分别设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共建议事会,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负责人作为成员,确定4153个党建项目,协调解决农民工进城
5、务工、农产品惠民等难题6300多个。组织30个城市街道党工委与30个镇党委结成对子,推动党建联抓、发展联促、治理联推、服务联做。实施“四个一百”工程,组织百个机关党组织帮百村、百家企业联百村、群团优秀人才帮扶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城区学校与100个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共建。二、推动乡村发展融合,以“组织的力量+市场的手段”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农村发展资源散的实际,发挥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整合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发展资源要素,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发
6、展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坚持乡村公共资源“姓公不姓私”,坚决维护乡村公平正义,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做好“清、收、合、管、用”五篇文章,夯实乡村融合发展基础。实行全域化清收,通过党组织牵头清、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清、发动亲属配合清、带动群众主动清、适度奖励助力清、司法联动兜底清等举措,有效解决公共资源被侵占、闲置低效等问题。坚持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创新直接融合、折股量化、存量挂账等方式,推动近40%的建制调整村完成了集体资产融合。创新“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让融合发展平台优起来。坚定落实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
7、本质要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营的发展思路,健全以区市、镇、村三级共富公司为主的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农民办不好、市场办不了的问题,打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升级版”。区市级共富公司统筹县域资源综合利用,镇级共富公司抓好产业项目落地,村级共富公司承接小型乡村工程、资源开发利用等经营项目。把乡村公共资源、涉农政策资金导入共富公司,以乡村共富公司撬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全市成立148个区市、镇、村三级乡村共富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健全乡村产业振兴收益链条
8、,让村集体和农民富起来。围绕延长产业链,发挥乡村共富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农产品加工、现代畜牧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农业“新六产”发展持续位居全省首位。聚焦提升价值链,整合全市农产品资源,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前10名;搭建市、区市、镇三级产权交易平台,推动乡村公共资源竞拍交易透明化、资产价值最大化。健全完善利益链,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入股乡村共富公司,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更多增值收益。三、推动乡村治理融合,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
9、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创新。针对农村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新情况,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转变。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加强党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把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级组织章程。在党组织领导下,调动村级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健全板凳亲情、广场夜话等民主协商机制,解决民生实事16万余件。推行“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每个村设立1个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1名法律顾问、组建多个调解小组,获评第六届全国“法治政府奖二健全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顺应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运行
10、的新形势,完善“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贯穿全过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实施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推选一批议事能力强的党员议事代表,有效解决村庄建制调整后党员人数多、议事难组织等问题。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的载体。推广运用积分制,结合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设置积分标准和评定程序,建立系统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搭建“德育银行”“共富大食堂”等载体,把积分与兑换物品、提供社会化服务、发放福利等挂钩,让“软约束”有了“硬抓手”。建立“青诉即办”诉求解决信息化平台,完善自下而上逐级响应机制,有效回应群众利益诉求。四、推动乡村服务融合,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11、全感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实践探索。针对农村服务资源分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的实际,整合条块分散的服务资源,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重心下移促融合。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平台,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30个区市级示范片区,推动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集聚。市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18亿元,以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村党组织领办486个乡村夜校、庄户学院,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万余人。力量下沉促融合。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赛马场”,面向各级机关干部和社会公开遴选200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选派20名优秀退役军人、43名商协会企业家会员、121名乡村金融助理助力乡村发展。市、区选派1300多名干部、组成217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队队员兼任第一书记,实行集团作战。从“两代表一委员”中招募438名“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面向全国选聘1500名“最美乡村设计师”,回引4076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服务下放促融合。市财政投入15.6亿元,规范建设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政治引领、服务融合、凝聚人心的综合阵地。落实“一站式”服务要求,除较大资金支出、合同项目等重大事项外,镇级其他管理服务事项全部下放行政村。出台农村社会工作规范,培育引导近5000家农村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农业综合托管率达7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