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欺凌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欺凌事件应急预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校欺凌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科学应对校园欺凌事件,规范我校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建立依法规范的校园欺凌应急处置体系,保障师生权益和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规章制度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1. 4工作原则(一)坚持教育为先。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
2、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二)坚持预防为主。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口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三)坚持保护为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四)坚持法治为基。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2. 5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事件是指发生在中小学校、中等职业
3、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或诽谤,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2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职责:(1)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工作办法及校园欺凌强制报告制度,并对相关人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2)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3)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4)向当地公安部门、医院、教育机构等应急部门
4、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5)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故情况;(6)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7)做好遭受校园欺凌学生及家长的安抚解释工作。3预防与预警3. 1预防(1)制定和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和措施,建立校园欺凌应急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师的职责,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宣布学生辅导或校园欺凌管理工作,并指定负责人。(2)以治理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特殊教育为重点,开展德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专题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5、,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规范你的言行。对于受欺负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教他们学习基本的预防技能,学会向老师求助,而不是用武力解决。(3)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学校教职工重点学习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班师会,教育家长、教师从现在做起,努力用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理顺自己的心态,善待他人,接受他人,不孤立自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还要学会宽容、理解和理解,是减少欺凌的心理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
6、一个人才能更好地面对和适应复杂的社会。因此,应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5)开展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于那些经常被欺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弱点往往表现为面对挫折时自卑.、自怜、自我排斥(如考试低人一等、被老师批评评价、被同学欺负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教导他们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放纵自己,不要践踏自己,耍坚韧自信,更要在挫折面前更加挫折和努力。(6)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有效防止学生受到欺凌。校园欺凌的预防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园,而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师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定期联系,加强沟通。同时,父母也
7、应该接受培训,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遇到欺凌时,不要沉默,不要用暴力来控制暴力,并迅速向学校报告,共同解决。3. 2预警学校开展“班主任、科任教师口排查,校领导、安全干部周巡查”常态化滚动排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向相关岗位人员发出预警。定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调查,对是否存在欺凌进行评估;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及时掌握以留守儿童、离异或单亲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重点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教职工应当关注因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者学习成绩等可能处于弱
8、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教职工发现学生有明显的情绪反常、身体损伤等情形,应当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可能存在被欺凌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当教育、支持学生主动、及时报告所发现的欺凌情形,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4信息报告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处理进度,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学校要严格按照当地教育局办公室关于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的要求,及时向当地教育局报告。5应急响应5. 1先期处置如果学校教职工发现欺凌者正在实施欺凌,应立即上前阻止并报告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
9、作领导小组应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阻止欺凌者施暴;如有学生受伤,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护现场,保存物证,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关注事态发展,作好安抚工作,稳定师生情绪;学校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监护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维护校园秩序;当事人监护人(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学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6. 2处置措施(1)接报与认定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学校应当按照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
10、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对可能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学校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处理时应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受欺凌学生和知情学生的个人隐私,避免受欺凌学生遭受二次伤害。(2)复查与申诉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处理程序妥当、事件比较清晰的,应以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处理结果为准;确需复查的,移交由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等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复查工作应在15日内完成,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进行认定,提出处置意见并通知学校和家
11、长、学生。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领导小组接受申诉请求并启动复查程序的,应在复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级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部门备案;涉法涉诉案件等不宜由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受理的,应明确告知当事人,引导其及时纳入相应法律程序办理。(3)教育与惩戒对经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学时的专门教育方案并监督实施欺凌学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时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惩戒,并对其家长提出加强管教的要求。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对于反复发生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在对实施
12、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邀请法治副校长、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政教处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学校要及时联系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对依法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纪律处分。7. 3后期处置(1)善后与调查做好遭受校园欺凌学生的安抚工作,并及时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做好安抚解释工作;对发生的
13、校园欺凌事件,联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分析,深入剖析发生的原因。(2)总结与改进学校及时做好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总结,一方面认真总结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中带有启示性、经验性的做法;另一方面认真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查找问题真正的根源,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推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6应急响应终止以上处置工作结束后,由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申述并复查的事件,由县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后宣布应急响应终止。7附则7.1预案管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和管理,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要对应急预案进行重新评估,必要时予以修订,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7. 2责任追究对于瞒报、缓报校园欺凌事件有关信息,被媒体曝光,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或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负责人,追究其责任。7. 3预案修订解释本预案由学校领导小组集中审定,并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实际操作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上级(或专业机构)的新要求进行修订、补充。7. 4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