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docx
《2023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严重热相关疾病的国际分类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已被全球用于评估热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1。热射病常用定义为核心温度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重度中暑,是一种热应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死性疾病。本文对热射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相关脏器损伤以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热射病诊断目前,参考中国中暑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新推荐的诊断(疑似)标准,确定标准如下:(1)病史信息。患者暴露于高环境温度和/或高湿度环境中从事高强度运动。(2)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3统功能损害(昏迷、惊厥、澹妄、行为异常);核心温度超过40;多器官功能损害(器官功能损害2个,包括肝、肾、横纹肌和胃肠
2、道等);严重凝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果患者符合病史信息及任意一条临床表现,且症状不能由其他原因解释,则考虑为热射病2。2热射病发病机制目前,对热射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刺激下机体失代偿的病理变化以及热射病引起全身炎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机制,由热应激引起的核心温度升高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一是皮肤血流量增加、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升高,免疫反应被启动,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另一种途径是核心温度升高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出现微血管血栓形成和消耗性凝血,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3热射病引起脏器损伤热射病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
3、线粒体功能障碍。肝衰竭、慢性酒精滥用患者均存在氧化、炎症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明确其脏器损伤机制是改变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关键。3.1肝功能损伤热射病肝损害的病理特征为肝小叶变性坏死,并伴有肝实质损害。热射病发生后,肝内血流量减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内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缺血缺氧。血管紧张素肽的变化被认为是可用于预测肝功能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管紧张素-(1-7)是重要的内分泌因子,通过调节纤维化肝中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来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Iikereceptortherma1proteindomainassociated
4、protein,N1RP3)o热射病早期需降温处理,理想情况下在30min内将体温降到38.9以下,N-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热射病肝衰竭患者存活率。目前,热射病引起肝衰竭的治疗中,还没有确定的肝移植及手术时机标准,临床上保守治疗是中暑的基础治疗,在治疗上快速有效的降温是治疗的基石。3.2骨骼肌损伤运动诱导的肌肉损伤(exerciseinducedmusc1edamage,EIMD)可能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和全身炎症,这可能是劳力性热射病的潜在诱发因素8。中暑会激活骨骼肌中应激诱导的细胞因子反应。热射病诱导大量循环细胞因子快速升高。热射病时骨骼肌出现的细胞因子反应,与核心温度为42.4存在意识障碍小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热射病 临床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