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些落后部落“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道德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一些落后部落“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道德吗?.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代一些落后部落“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道德吗?画史论纵横 2020-02-08 17:49:05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肯定是乱伦的,乃至在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的汉人朝代,这也是有悖伦理的,为世俗所不允许的。不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父妻子继,兄死娶嫂这种本家族女子接收的文化是确实存在的,在一些游牧民族、落后部落里是一种普及的思想,就和古代汉族男子三妻四妾一样正常。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是一直延续着这种婚嫁习俗,昭君出塞的故事人们都知道,但是昭君出塞之后的生活很多人也都不是特别了解。其实王昭君就亲身经历了这种被接收的境遇,她出塞和亲时,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两个
2、人共同生活了两年,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两年后单于便去世了。单于之位的继承人,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继承了单于之位,成为了匈奴的新一任单于,按照匈奴的婚嫁风俗,复株累要接手所有庶母,王昭君作为大汉的和亲公主,呼韩邪的女人,也在复株累的迎娶之列。王昭君毕竟是汉人女子,对这种婚嫁文化是比较抵触的,在呼韩邪单于去世后,昭君曾向朝廷上书想要皇帝批准她回家,但是汉成帝却下令让她按照游牧民族的婚制,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昭君再嫁之后,又生下了两个孩子,她与复株累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在三十三岁时,与世长辞,于一个国家来讲她是令人敬佩的,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都是不幸运的。不仅仅是匈
3、奴,我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基本都有类似的婚嫁风俗,究其原因也很容易理解,游牧民族一般都是生活在位置偏僻且气候恶劣的地区,牧马放羊为生,生存环境本来就差,再恰逢天公不作美亦或是中原政策的刁难,生活更是非常艰难,死亡率是很高的。游牧民族是以部落为生存单位,部落之间依靠血缘来维系,只有人丁旺盛,部落才能壮大,所以多生孩子才是硬道理,女子承担着繁衍的重任,势必成为部落保护的对象,而父妻子继、兄死弟娶就是部落内的资源整合,利益最大化,也是防止本部落妇女外流的有效手段。有人说这种婚嫁习俗是落后野蛮的体现,这话对也不对,文明时代确实不屑于这种习俗,不过人都是一样,仓)1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生活不安定
4、、朝不保夕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时间去研究礼数的事了,活着才是硬道理。当时的游牧民族是没有时间讲究这些礼数的,也没形成这种文化氛围,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丁旺盛才是最重要的。想当年铁木真迎娶发妻学儿帖兀真时,却被仇家蔑儿奇惕人截胡,抢走了新娘,当时铁木真势力不敌,到了第二年才联合众部落抢回了妻子,学儿帖兀真已经怀孕,回来不久后就生下了长子术赤,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术赤并非铁木真亲生,不过铁木真待如亲生,对发妻也疼爱有加,后来还生了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五个女儿。而蔑儿奇惕人之所以会抢铁木真的新娘,是因为当年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曾抢了人家的女人。可见在当时的游牧民族眼中,女人也是可以抢
5、的,也不重视贞洁,抢来就是自己的,甚至是白捡的儿子也和亲儿子一样。另外,古代女性地位不如男性,所以在古代的少数民族,一个家庭的女性通常被当成物件和财产,只要这个女人嫁给了这个家庭,那么她就是整个家族的财产,是家族人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所以,即使是丈夫死了,这个女人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她依然属于这个家族,不可以外嫁,但是可以嫁给家庭内部的人。在少数民族,人口就意味着劳动力,尤其是在游牧民族,人口数量对整个民族有着重要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在落后的游牧部落,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首先,这种婚制在汉族一直都是小范围内存在的,因为这是违背伦理的,所以普通人都不敢违背。而收继婚制这种婚姻制度,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四五千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禁止过,但是直到清朝灭亡之后这种婚姻制度才完全消失。其实,繁衍生息是动物的本性,人类也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当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时,繁衍生息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伦理道德这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古代的一些偏远地区的部落,为了生存,才产生出这样的制度。其实这样看来,古代落后部落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样落后封建和野蛮没文化,他们可以为了部落的兴旺想出这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