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现象的认识、预防与应对策略(全文).docx
《最新: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现象的认识、预防与应对策略(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现象的认识、预防与应对策略(全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现象的认识.预防与应对策略(全文)摘要拒绝上学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影响重大。该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浅谈对于儿童拒绝入学现象的认识,从影响因素方面入手提出早期预防措施及应对策略,希望对于拒绝上学行为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有所裨益。关键词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三级应对策略基金项目:海南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QWYH202375)既往研究普遍认为较好地完成学业可提高成年后生活质量,并对消极的身心体验起缓冲作用1。然而一部分儿童青少年(以下简称儿少)对于学校学习会出现负面情绪,并因此拒绝上学,这被认为是对儿少发展的挑战2oKearney等3提出拒绝上学行为(schoo1ref
2、usa1behavior,SRB)是指儿少出于自身意愿拒绝去上学和(或)难以整天坚持待在学校上课的行为表现。拒绝上学行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概念、评估方法以及预防和干预策略各不相同2,4,因此SRB发生率尚不清楚,不同年龄研究对象均有所不同,通常认为患病率并不因性别、社会经济背景或智力水平而变化5,国外研究中青少年人群SRB的发生率为5%28%61国内并没有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目前有不同研究表明22.1%42.7%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厌倦、对学校焦虑恐惧7。研究者常用厌学(study-weariness)、学业倦怠(academicburnout)、拒绝上学(schoo1refusua
3、1)及学校出勤问题(schoo1attendanceprob1ems)等来描述8。鉴于导致学校缺勤情况的影响因素存在广泛的异质性,因此近年来较少单纯以学校恐惧症来作为研究概念,而用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SRB9o普遍认为SRB可发生于入幼儿园开始的所有学龄期其中57岁、1112岁及14岁属于3个易发的高峰期10o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c1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1disorders,CCMD)、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1c1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
4、ediagnosticandstatistica1manua1ofmenta1disorders,DSM)三大诊断系统均没有给出单独且清晰的诊断标准。研究的常用标准由Berg等11-12提出并修订,其中两个关键点是旷课和焦虑为主的情绪困扰;Heyne13将其进一步细化。依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SRB可分7个等级水平14。本文所说的拒学行为是一个总称,涵盖学校情绪困扰有关或者无关的拒绝上学的各种情况,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非一个单一的事件15o1影响因素与其他的儿童情绪障碍类似,导致SRB的风险因素范围广泛且相互影响随时间变化。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SRB的发展和维持的因素涉及个人心理变量、
5、家庭人际环境、制度氛围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16。本文对常用功能分析模型和生态理论模型进行探讨。1.1功能分析模型Kearney基于拒绝上学行为的维持因素或动机条件方面的分析,亦为了随后选择相关干预措施,提出4种条件,每个条件都有一定的行为特征:(D避免引发基于学校的刺激的普遍负面情感与状态;(2)逃避学校中令人厌恶的社会和(或)评价情境;(3)寻求重要他人的关注;(4)追求校外的有形奖励3,17-19。这些功能反映了负强化和正强化的原则,前两个功能是为了得到负强化一一避免引起焦虑的情境,后两个功能是为了得到正强化寻求使人愉悦的情境20。这4个功能条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发现可以预测SR
6、B的严重程度19,21-22o1.2生态系统理论模型Kearney23描述了侧重于不同风险因素的上学缺勤模型。1yon团队和Nutta11团队均提出了对拒学行为进行多系统干预模式,其中包括儿童层面的心理因素、支持家庭的因素、专业人员和系统的作用以及更广泛的家庭、学校、地方、文化和社会立法背景24-25o这与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1ogica1systemstheory,EST)是一致的26-27o2019年Me1vin等28将EST模型应用于学校出勤问题。我国研究者针对本国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5个主要的方面:(1)以竞争为导向的社会环境;(2)以冲突为主的家庭生活空
7、间;(3)缺乏有意义的支持的个人生活空间;(4)被贴上精神病诊断标签的利弊之间的冲突(5)新融入学校生活的困难16o强调了社会环境、家庭人际冲突、个人心理因素对中国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发展和维持的复杂交互作用。这些因素在各个层面上都对学校拒绝行为产生了影响,并相互影响。因此,对中国拒绝上学青少年的干预可能需要整合激励不同生态系统重组和变化的策略,如与政府政策、同伴关系、家庭系统和个人内在动力有关的策略。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存在学校拒绝行为的个体会继续表现被困扰,通过内化或外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导致其严重的短期和长期的问题29。从而导致短期后果包括学习成绩差、家庭冲突和同伴关系恶化,而长期后果
8、包括学业成绩不佳、就业困难和精神疾病风险增加。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就尤为重要。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30。2应对策略在拒绝上学行为的干预研究领域倾向于采用多层次的服务提供模式31-34,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多层次支持系统(mu1ti-tieredsystemofsupports,MTSS)及三级预防保健的框架,对SRB行为形成无缝结合的三级预防应对策略35-36o一级应对策略也叫基础性或初级预防做法,属于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的、旨在惠及所有学生,以促进适应性行为。大约80%的学生对一级支持反应积极37。二级干预往往是有针对性的、短期的、对重点群体的早期、选择性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儿童 青少年 拒绝 上学 现象 认识 预防 应对 策略 全文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