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身防渗锥探灌浆工程施工工法.docx
《堤身防渗锥探灌浆工程施工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身防渗锥探灌浆工程施工工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堤身防渗锥探灌浆工程施工工法1前言公司不断总结施工工艺的基本思路上结合工程本身的特点,采用充填式压力灌浆的方法,把浆液压送到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中,进而提高被灌地层的抗渗性和整体性,改善地基条件,维持河流堤防稳定。2 .工法特点1. 1节约施工成本。该工法与帷幕灌浆等其他工艺相比,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成本较低。2. 2堤身内的各种缝隙、孔洞,只要与注浆孔相通,均可被泥浆充填。灌浆后,堤身的完整性可得到改善。3. 3灌浆结束后,泥浆压力消除,堤体的回弹反力使泥浆排水固结,达到应力平衡。泥浆固结后与周围土体结合密实。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土坝、河流堤防上的防渗工作,达到提高被灌地层的抗渗性和
2、整体性,改善地基条件,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4 .工艺原理冲填式锥探压力灌浆是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泥浆在锥孔内产生张力。当张力达到一定值后土体开裂,泥浆随之充填。泥浆张力首先克服堤体内的最小主应力,沿着堤体最小主应力面即顺堤轴走向或簿弱带开成裂缝。如有孔穴等即被泥浆充填。当遇较密实的土体时灌浆受阻,孔口压力升高,即停止吃浆。泥浆灌入堤体内,沿簿弱应力面形成浆脉,以浆脉形式分布于堤体中。灌浆结束后,泥浆压力消除,堤体的回弹反力使泥浆排水固结,直到达成新的应力平衡。泥浆固结后与周围土体结合密实,从而起到堤身防渗的作用。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锥探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5.
3、2操作要点5.2.1设计要求左右岸各布置2排钻孔,靠近迎水侧堤顶上布置,排距1.5m、孔距2.Om,梅花型布孔。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及汛期险情分析确定孔深,灌浆孔进入堤基以下1Oni左右。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应小于O.05MPa,具体应根据各段试灌情况确定。灌浆土料及浆液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每米孔深每次灌浆量可根据灌浆试验成果及各孔实灌情况现场掌握。若已知洞穴很大,应适当增加灌浆量和提高浆液稠度。5.2.2造孔造孔的孔位、深度、孔径、钻孔顺序和孔斜等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指示执行。按设计要求布孔,然后按要求造孔。造孔必须按序进行,要求为3序。灌浆孔的开孔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
4、00mm。因故变更孔位应征得监理人同意,并记录实际孔位。造孔应保证铅直,孔倾斜度不得大于孔深的2%o每个孔造孔前应严格调整机器上的水平仪,保证垂直下钻。对于经仪器检测孔倾斜度不满足要求的孔,应移动位置重新造孔。应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进。造孔过程中允许倒入少量水或泥浆以湿润土体。5. 2.3清孔由于本工法应用使用干法造孔,所以无需进行清孔,如果湿式钻孔使用时必须进行清孔处理。造好的孔以及清完的孔应采用装有砂子或碎土的塑料袋掩盖,防止已成的孔被破坏或堵塞。6. 2.4制浆采用专用机械制浆。制浆材料为黏土,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应小于5%o土料等固相材料应采用重量称量法。浆液各项指标应按设计
5、要求控制。承包人应根据灌浆试验最终确定的浆液各项指标制浆,灌浆过程中浆液容重和输浆量应每小时测定1次并记录,浆液的稳定性和自由析水率10天测1次,如浆液发生变化,应随时加测。7. 2.5灌浆灌浆顺序:应先灌靠迎水侧排孔,再灌下游侧排孔。灌浆时按顺序逐孔灌入。应采用分段灌注方法,由下至上,下套管分别灌注,段长可为5IOm。灌浆开始先用稀浆,经过35min后再加大泥浆稠度。若孔口压力下降和注浆管出现负压,应再加大浆液稠度,浆液的容重按承包人灌浆试验和监理人批准的技术要求控制。在灌浆中,应先对第一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待第一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第二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三序
6、孔。8. 2.6灌浆控制灌浆综合控制是保证灌浆期间堤身安全和灌浆质量的重要措施。应按监理人批准的综合控制方案施行于灌浆过程的始终。灌浆综合控制包括:灌浆量控制、灌浆压力控制、横向水平位移控制等。两次灌浆间隔的时间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但不应少于5天。灌浆压力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选定的灌浆压力应保证灌浆过程中堤身安全和灌浆施工质量,孔口压力应控制在设计最大允许灌浆压力以内。在灌浆过程中,出现裂缝、冒浆、串浆、机械故障等问题时,承包人应分析原因并按土坝灌浆技术规范处理,处理方案应报送监理人审批。5. 2.7灌浆时坝体的安全监控措施为保证堤防灌浆质量和堤防安全,检验灌浆效果,灌浆过程中应有观测
7、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全面控制灌浆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堤身变形观测分水平位移(横向、纵向)、竖向位移(沉陷)和堤身表面变形观测等。横向水平位移观测。可沿堤线方向每隔1020m设一组观测标点,每组至少分别在堤顶上、下游堤肩处各设一个观测标点。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竖向位移观测。竖向位移桩应与水平位移桩结合,并同时进行观测,以便进行资料分析。在灌浆前,至少应观测2次。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堤身表面变形观测。为掌握灌浆对堤身断面的影响,可在河槽段和有严重隐患的堤段,参照本条的规定进行堤身表面变形观测。6. 2.8封孔7. 浆液升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渗 灌浆 工程施工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