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统筹规划十四五时期体育改革与发展,根据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体育面临的形势(-)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认真贯彻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顺利完成了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全省体育事业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1 .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建成以省为单位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完善,形成了覆盖
2、城乡、功能齐全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体育设施网络,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并不断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较大自然村延伸。建成健身步道1.2万余公里,体育公园1016个,室内外冰雪场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同比上升56.7%。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老年人体育节、残疾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有规模的赛事活动共计63826项次,参与总人数2510万余人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3% ,较十二五末提升了 5.
3、3个百分点。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更加有效,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1% ,较十二五末提升了 1个百分点;建成省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平台,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0万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运动健身提供便捷的服务指导;我省健身教练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得体育领域唯一金牌。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共有县级以上体育社团457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562个,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发展迅猛。2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坚持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引导职业体育发展,采取与市县、高校、企业、协会联合办队形式共建34个项目,与相关项目管理
4、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联办共建6个夏季项目国家队和4个冬季项目集训队;全省共有21家职业体育俱乐部,女排获得2016-2017赛季联赛,男排获得2019-2020赛季联赛,女足实现2019赛季锦标赛、联赛和足协杯大满贯,男足获得2020赛季中超联赛。推进省优秀运动队训练、科研、医疗、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强化运动员精神、意志、心理、体能和作风锤炼,参加综合性运动会成绩位居全国第一集团,研发推广纯洁体育APP平台,不断健全全覆盖、全周期、常态化、制度化教育预防体系。3 .青少年体育持续加强。体教融合不断深化,联合省教育厅每年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继续深入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5、报告书和高校毕业年级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每年举办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赛事近100项次、参赛运动员超过2万人次。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营和小巨人优苗培训,创建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6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3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0家,遴选722所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在第3届青奥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2金1银5铜;在第2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共获得130金85银98铜,奖牌数和金牌数分别列全国第一、第二;在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共获得40金40银39铜,成绩列全国第三。校园足球工作成效明显,创建青少年校外足球活动中心15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922所、全
6、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9个。4 .体育产业量质并进。坚持市场主导,注重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载体平台建设,激发体育市场活力。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4.96亿元支持571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67.71亿元,财政投入乘数达1:33.8O创建28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认定三批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6年的3154.0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881.80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11.7%。202
7、0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1641.79亿元,占全省GDP的1.60%。全省体育彩票累计实现销售1088.24亿元,募集公益金277.72亿元,上缴偶得税14.86亿元。5 .体育竞赛繁荣发展。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大分级分类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体育赛事活动监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省运会、第一届省智力运动会等全省综合性赛会。6 .体育科教成果丰硕。坚持科教兴体本育学院、省体科所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8项,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56项。体育学院获批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运动训练与康复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体育科学刊物
8、影响力逐步提升,体育与科学入选CSSCI来源期刊,体育学研究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先后成立省公共体育发展研究院、省体育产业研究院等体育智库,积极推进公共体育政策咨询、体育产业发展等决策咨询研究。完善省体育局重大体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先后立项课题69项。体育、体育人才、体育文化宣传以及信息化建设、对外交流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方面价值和多元化功能还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改革创新发展需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具有体育印记的重大改革创新成果还不够多。体育发展地区间、城乡间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公共体育服务还不能
9、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体育需求。竞技体育开放竞争、科技驱动不够有力,激励保障制度机制有待健全。体育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缺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高端体育品牌。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还比较短缺。(二)面临形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体育肩负着为强富美高新建设再出发作出新贡献和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探索新路径的重大使命。从发展环境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长期向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为体育发展提供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
10、和省委省政府对体育的重视支持将更加有力。绿色生活理念、新的消费观念、现代技术应用,人民群众运动健身意识、体育价值认同感和体育参与度显著增强,赋予体育更强劲的内生动力、更好的支撑环境。体育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前列,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与此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体育秩序和赛事格局将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其他省市体育发展加速,比学赶超竞争激烈。从发展要求看,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育服务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融合发展新格局。面临两届奥运会和两届全运会,备战
11、参赛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下功夫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为国争光、为省添彩贡献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业态结构融合升级在为体育供需两侧提质扩容提供机遇的同时,创新体制机制的挑战更加严峻,必须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升级,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随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体育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必须深化体育改革,加强建设,提升体育治理效能。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体育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肩负的责任更重,发展的压力更大。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体育发展的高远格局、宏大愿景,深刻认识体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
12、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彰显体育多元价值功能,奋力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推动体育强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强富美高新建设总目标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体育四个重要作用,聚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奋力谱写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二)基本原则-
13、坚持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建设总要求,坚持用新思想新理念定向领航,不断增强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将领导落实到体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为体育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一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健身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围绕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强富美高新建设,全面挖掘体育内涵与价值,积极融入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部署,
14、让体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的新动能,成为增强城市乡村活力、展示文化软实力的新平台,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美丽的新窗口,不断提升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效能。一一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围绕构建大健康 大体育工作格局,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行业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加快促进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推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开放融合中提升体育发展效益,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体育发展新局面。一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注重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思维惯性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激发体育发展活力,让政府更加有为、市场更加有效,
15、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三)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育成为我省现代化事业的显著标志,为体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公共体育服务优质高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位居全国前列;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奥运会参赛项目和人数规模持续增加,以振兴三大球项目和发展冬季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布局更加优化,为国争光贡献度稳步提高;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本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总规模全国领先,体育产业效益显著提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与精神传承发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用更加突出。(四)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努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