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丽水市地方标准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基本情况再生稻是水稻利用收割后稻桩存活腋芽重新发苗、抽穗,再收获一茬的水稻种植方式,包括头季稻和再生季稻。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水稻生产收益下降和劳动力紧缺等问题日益严峻,再生稻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轻简栽培方式。在光照和热量资源种植一季水稻有余而种植两季水稻不足的地区,发展“一种两收”的再生稻种植模式对提高耕地和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水稻总产,实现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再生稻种植模式具有省种、省水、省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季仅需投入12次肥料和收割两个方面的成本,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再生
2、季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风险较低,通常不需要施用农药,其稻米的农药残留风险也会大幅降低,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趋势。丽水地处浙西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万hm2,其中水稻3.4万hn?左右,是主要粮食作物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水市再生稻从2023年在龙泉开始500亩示范田,到2023年底各县市区都有种植,面积约1万亩,再生稻种植呈快速增加趋势。目前对于我市再生稻的优势品种、再生稻水肥和生育期的管理各地方法不一。为了提高再生稻的生产效率,制订一套技术规程对我市再生稻生产技术进行规范,提供再生稻生产栽培可操作、可推广的技术途径和措施,为我市
3、粮食安全,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我市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具有建设性意义;同时,能够降低劳动成本,减少肥药的使用,为我市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目前国内与再生稻生产相关的标准有:1.福建省地方标准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DB35/T1527-2023),此标准于2023年11月份发布,2023年2月份实施;2.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6/T1073-2018,此标准于2018年11月份发布,2019年6月份实施。上述规程不完全适用丽水再生稻生产生育期安排、栽培模式和肥料管理技术。本标准是按照GB/T1.1-
4、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制。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等相关标准,结合科研成果和丽水市的生产实践,整理编写而成。(三)必要性及目的意义必要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亿万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清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第一市,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市水稻面积约3.4万hm2(占全省6.4%)、单产480.5kg,同嘉兴、绍兴、宁波等地相比面积小,单产还有一定距离,加上山区条件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单纯依靠产量取
5、得效益的路子走不通。发展再生稻米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品质、增加产值成为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市委书记胡海锋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在创新农民“种粮+增收”方式上,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加强提炼总结,真正推出一批以“最佳实践为代表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广。目前,我市再生稻种植逐步扩大,但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存储无参照标准,常出现品种乱、再生季发芽少或不发芽,产量不稳定、水肥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我市再生稻的快速发展趋势,同时影响了再生稻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因此制定丽水市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地方标准对丽
6、水再生稻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意义:研究制定再生稻生产技术标准,对我市再生稻的优势品种选择、再生稻水肥和生育期的管理措施等,具有规范和指导性意义,此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提高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化水平。为提高再生稻的生产效率,为我市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转化山区生态资源价值,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工作保障(一)技术力量本标准由丽水学院牵头组织,丽水市农作物总站、丽水市土肥植保能源总站、浙江农林大学、景宁县土肥植保能源站等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有多年再生稻生产经验的龙泉市祥禾粮食产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一同参于编制。丽水学院主要从事
7、标准和编制的撰写和制定,再生稻数据收集与汇总。丽水市农作物总站主要从事再生稻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指导和生产推广,以及田间测产数据的收集与汇总,丽水市土肥植保能源总站、浙江农林大学、景宁县土肥植保能源站主要负责各地区再生数据收集与汇总;丽水市农作物总站负责标准和编制的修改与校正。丽水学院是总负责单位,丽水学院是总负责单位,负责人所在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生态学)、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一流本科专业(园艺专业)、丽水市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利用),博士占比为77%,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申请行业标准的经验。丽水学院作为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起草单位,将为项目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8、,全力支持、配合项目组开展标准的起草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文件起草人员主要从事耕地质量保护、水稻养分管理、水稻育种、作物栽培技术和推广工作,理论知识充沛,实践经验丰富。成员中正高1人,副高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项目技术主持人和主要起草人赵承森、刘波、范飞军。负责人赵承森,丽水学院生态学院,讲师。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养分管理与利用,新型肥料开发与利用,土壤修复等研究工作。在研省级基2项目,市基金1项目,横向课题4项,发表SC1和中文核心论文7篇,参与申请7个发明专利。项目组编制成员刘波为丽水市粮油产业首席专家,承担项目浙南地区子课题,并同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水稻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生 栽培技术 规范 征求意见 编制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