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地区典型经验案例(湖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地区典型经验案例(湖北).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全国健康城市湖北省宜昌市一、工作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宜昌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201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探索“宜昌模式”的健康城市建设。二、主要做法(一)构建健康城市建设体系的“五个支撑”。一是组织支撑。始终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健康宜昌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统筹健康宜昌和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二是战略支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健康城市的实施意见,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2、建设贴近需求、富有特色、群众认可的健康城市。三是规划支撑。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编制宜昌市健康城市建设规划(2018-2020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发布实施。四是评价支撑。公开招标采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宜昌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开展第三方评价,每年进行自我评价,发布宜昌市健康城市评估报告,建立政府规范性文件健康审核制度。2018年,市政府办印发宜昌市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起健康影响评估制度。五是考核支撑。从2017年起,将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县市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绩效挂钩。(二)着眼健康城市百姓受益的“五个维度”。一是健康环境维度。20
3、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在宜昌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宜昌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宜昌市委立下军令状,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 “改” “搬。对长江干线及支流337个经营性码头进行治理,基本实现“出门见绿、5分钟进园、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建设完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位于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第一梯队。二是健康服务维度。实施“互联网+健康”管理。创新打造健康管理数据分析中心,实现信息化推动健康管理。依托市民卡和电子健康卡
4、,建立动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发“宜健通”健康服务微信小程序,为市民提供慢性病风险预测和膳食运动指导。创新疾病监测报告模式,开发疾病分拣管理系统,根据网格人口地址自动分拣,由基层全科医生实时接收、跟踪和管理,实现疾病报告管理“一体化”。三是健康医养维度。构建医养结合体系,培育“养中办医”“医中办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的医养结合宜昌模式。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老年病科。按照方便就近原则与运行中的养老机构全部开展医养签约合作,实现了 “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出台非政府投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床位、运行补贴政策,提高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型床位补贴标准。推动社区居家
5、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近三年来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9家。四是健康运动维度。全市基层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 34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和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市群众性健身站点和队伍3000多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000多人,常年开展“科学健身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城乡居民体质测试总体合格达标率92. 1%。五是健康文化维度。引导践行健康强国理念,将健康中国等专题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市级领导健康宜昌建设科学决策水平。宣传部门落实全媒体“健康城市”宣传;人社部门将健康相关课程纳入了公务员和市直事
6、业单位职工公需科目培训课程;文化、科协、卫生等部门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民阅读、三峡文化讲坛和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已成为宜昌文化符号。(三)实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创新的“五个驱动”。一是点面驱动。全市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社区与小区业主委员会联手建设“健康社区”;妇联、团委开展“健康宝宝” “健康之星” “健康家庭”评选活动;教育部门开展“健康示范学校”评选活动;林业和园林部门开展“健康主题公园(广场)”建设;交通运输部门打造“健康示范公交线路”,入选全国优秀实践案例。二是示范驱动。西陵区成功建设全国健康促
7、进区,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的西陵经验,取得全国第六的好成绩。通过示范引领,所有县市区建设成为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另有2个县区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评估。三是评价驱动。通过健康城市建设自我评价、省级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多项健康影响评价成果入选健康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地方经验汇编和健康影响评价实施操作手册(2019版)。四是项目驱动。精心培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食品医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广泛引进健康管理、康养、物流配送、保健品等健康企业,拉动健康产业发展。五是智慧驱动。通过“部门互联,
8、机构互通,一张市民卡,一个手机APP, 一件智能设备”,形成城市框架下数据资源整合,构建全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干预和评估智能服务,基于信息化的“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构初见成效。三、推进成效(一)城市知名度显著提升,城市品牌效益显现。2021年4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发布清华健康城市行为指数研究报告,宜昌位列全国前五位。通过健康城市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二)市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感不断提高。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7年的78. 52岁增长到2020年的80. 6岁,高
9、于全国、全省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8.14/10万,优于全国水平;婴儿死亡率从2. 57%下降到2. 3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3. 84%下降到3. 46%;2020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 90%;城区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 52%,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1. 85%;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1%。市民对“健康城市”建设认同度不断增强。四、经验启示(一)落实“健康优先”理念,探索“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宜昌路径。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宜昌市通过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工作,使各个职能部门找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切入点,促进各部门主动将健康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中。由政府主导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有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优先理念。(二)争取领导大力支持,部门紧密合作是有效推动健康城市发展的基础。健康城市建设是一个必须持续推动的事业,离不开市长承诺,离不开多部门的合作和各项政策及资金支持。宜昌市将健康城市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作为评价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已把健康城市建设列入核心议事日程,各项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正逐步建立。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建立健康评价体系,对已有健康促进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地监测和评价,最大化利用好存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