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灾角度看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docx
《从防灾角度看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防灾角度看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防灾角度看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从韧性城市理论来看,韧性建设应包括两大能力(即免疫能力、恢复能力)和五大维度(即城市运行中的物理、经济、制度、社会和个人五大维度)等内容和要素,这个“五大维度要素建构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在安全韧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一是从物理维度来,主要体现硬件上的不安全设计和建设缺陷。二是从经济维度来看,城市发展快,历史欠账多;三是从制度维度来看,主要是城市运行管理制度缺失和机制失灵的问题。四是从社会维度来看,主要存在社会动员不足和安全风险文化传播不到位的问题。五是从个人维度来看,主要是个人的风险意识淡化和安全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我们
2、的超大城市运行安全和风险治理要如何做?以下是笔者关于提升城市韧性的路径思考。一、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一座安全韧性城市2022年新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开展“促发展、保平安”的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我们需要剖析超大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的中的风险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方法,为打造一座安全韧性的城市提供制度、机制和技术的准备,增强城市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一是从韧性城市建设的个人维度来看,应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根据国务院调查报告的要求,今后把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必修课,推动
3、各级领导干部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安全韧性城市理念的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增强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从韧性城市建设的制度维度来看,完善城市风险治理和应急响应的制度体系。首先,将城市巨灾场景的冲击引入到日常风险评估、应急准备等实际工作中,加强面对极端灾害天气场景构建和预案准备,提高应急预案和准备的实战性和有效性。当前,大部分公众、政府官员、从业人员缺乏对巨灾场景的亲身体验,这会削弱大家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的动机。为此,可根据城市暴雨内涝等极端灾
4、害天气和巨灾可能场景,逐步探索进行非常规风险(或巨灾风险)的评估和场景构建工作,完善巨灾应对的预案体系和应急准备机制,增强城市抵御巨灾的韧性,提高城市面临极端灾害事件抗风险能力。其次,可借鉴香港台风灾害黑色风球预警的做法,通过法定性的制度设计,强化灾害预警的法律权威性。通过预警制度体系的建设,规定在必要时可使“城市停摆”成为一个法治化的响应行动,例如停工停学、交通停运等。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提高预警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强化预警对灾害天气工作响应的权威性,解决预警响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预案信息传达到可能涉灾范围的群众、建构自救互救的本地化应急机制、提升基层单位和市民的应急响应能力。再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灾 角度 韧性 城市建设 路径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