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众做节目服务听众引领听众.docx
《为听众做节目服务听众引领听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听众做节目服务听众引领听众.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为听众做节目服务听众引领听众记者:广播特写落地生根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李宏:回答你的问题,要从我的工作理念开始说。我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学会做评奖工作20年了,无论是报送国家奖还是国际奖,一直坚持为听众、为播出需要,而不是为获奖做节目。推荐参评节目也是坚持把真正得到听众喜爱的、对听众有引领作用的优秀作品往外报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奖办法规定:广播学会有义务把这样的作品推荐给评委会。今年获亚广联创新节目奖的遇见海昏侯,主创人员并没有想到要报送亚广联奖,是这个节目强烈的听众反馈促使我们提议推荐的。其实这个作品新闻报道+广播剧”的节目形态并不是首创,我刚工作时,前辈们就在用这种形态做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
2、教育的节目,以前称之为纪实专题或报道剧、纪实剧。在以往的倾听世界专栏里,我也曾介绍过2009年当欧洲奖评委时听到的这种节目形态,他们称之为Docu-Drama,我译为报道剧或纪实剧。但遇见海昏侯是一个系列新闻报道,它成功地运用广播剧的形式还原了无法采录音响的历史事件,把一则考古消息做成一个现象级的新闻节目,深受听众的喜爱。强烈的听众反馈说明这种节目形态在最重要的新闻频率、最重要的新闻节目时段播出的价值和意义,这对新闻频率的从业人员来说,是需要很强的创新勇气和能力的。在台里报送参评亚广联奖作品的定评会上,赵忠颖副台长认为遇见海昏侯在广播节目创新上很有竞争力!选择关键、何鹏为主创,是因为他们主持了
3、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这个栏目曾经获得中央电台年度十佳栏目。深度结识关键,是2016年5月指导他们创作广播特写陈圆圆为乡村插上互联网翅膀。亚广联今年第一次设“亚广联视野奖”,中国获得这个奖,作为主创人员,的确很自豪。亚广联奖评委说:“中央电台的广播节目,代表着中国广播的水准!”去年4月,亚广联广播大会在北京召开,央广网的记者采访时,我说:“中国广播要去国际舞台上展示,还要去引领!”当然,参评国际奖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中国广播人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与国际奖评选,一直在学习国际广播界的先进制作理念,但到了21世纪,我们真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还要去展示、去引领。对我个人而言,作
4、品获奖最大的价值在于:印IS了我走上职业生涯第一天我的前辈教给我的准则为听众做节目!这种听众意识,随着从业时间增长也在提升,我慢慢意识到,为听众服务,除了满足听众的需求,还要发现并给予听众更多的内容,从而引领听众,即创造听众需求。当广播真正为听众创造他的需求时,广播就真正有了存在的价值,听众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广播走,跟着主持人走。发现这个选题也是一样。因为自己做过十多年的青少年节目和文化扶贫的志愿工作,所以知道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的目标听众需要什么,知道川崎广人推广的堆肥技术、有机循环农业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农民所具有的引领价值。记者:为什么以广播特写的方式呈现?李宏:为了让听众喜欢听、
5、听得进,从而让传播的价值理念被目标听众接受。广播特写是最具广播魅力的一种节目形态。这种方式1985年由德国广播特写大师、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创始人布朗先生(彼得莱昂哈特布朗Peter Leonhard Braun)传人中国,当时我个人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原来广播节目是这样做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口播部演变而来,是播新华社稿件起家的,到20世纪80年代,做节目的思维方式还大多是文字稿创作模式,一般是先写稿、再录音、再配上音响、音乐。而广播特写是用音响思维,是从声音出发写声音、编声音,最终以声音呈现。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广播特写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纪实报道节目形态。德国广播特写专家岩斯
6、亚里许(Jens Jarisch)在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特写培训班”上给广播特写下了一个形象的定义:“广播特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但表现形态应该是戏剧化的或者说艺术化的。”真实的内容如果通过艺术化(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会让听众更爱听,只有听众爱听,你要传达、引领的内容才能真正落实。广播特写落地生根记录了日本老人川崎广人帮助河南省原阳县小刘固农场董事长李卫生产堆肥,成功建立有机循环农业,并落户农场的故事。这个节目要让青年农民学习使用堆肥技术,学习川崎广人做“有价值的事、让人生有意义”的价值观,这样的主题是厚重的;而堆肥又是一个很专业、枯燥的技术,在讲述上运用广播特写这种充分彰显声音魅
7、力的形式,才能让主题抵达目标听众的内心。记者: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过程,其中有哪件事情让您印象最深刻,是否遇到了一些挫折,是如何应对的?李宏:中国广播今年第11期刊登了何鹏撰写的创作过程。就编辑环节而言,印象最深的是“落地生根”这四个字,这个标题,多形象生动啊!但第一次成稿是根据采访材料把文字变成声音:把川崎广人一天的经历录下来,用时间顺序呈现。这种叙事方式节省采访时间,方便讲述,但太常用了,所以又重新去采访,不仅采访川崎广人,还要采访他周围的人,特别是李卫,补上川崎广人愿意“落地生根”的土壤,了解清楚川崎广人想在小刘固农场落地生根的内在动机。只有把这个表达清楚了,听众才能相信。听众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听众 节目 服务 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