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暑假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梳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梳理在名师工作室的统一组织下,我阅读了重读苏霍姆林期基这本教育著作,我被书中教育家的宽广胸襟、温和性格、渊博学识等人格魅力所打动。尤其书中关于教育素养的内容,读后感触很深,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教育素养,首先就是教师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清楚地了解所教学科中最复杂的问题,了解这门学科的学术思想的阶段性问题。只有当教师的学识比课程标准的规定范围广泛的多得多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工巧匠、艺术家和诗人,就像以前有人说过的,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要有一桶水。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教师还要随时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把握最新的学术成果。简单的说就是作为一位教
2、师,首先得有学识,而且是渊博的学识,学富五车而又有见识,在课堂上必然举轻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教育工作的能手,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十分精通,以至于在课堂上,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可以不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所教的知识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在思考时所遇到的困难上。在课堂上,要越来越不在意自己讲什么,而是越来越在乎学生的状态,关注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豁然开朗,他们的迷惑不解。我不是说,我们不要注重知识的准确性,而是因为这些知识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血液,讲述这些知识,成了一种不加思索,情不自禁的事情。就像我们开汽车一样,不是不关注仪表盘和脚下的油门与脚刹板,而是这一切动作都
3、已经成了连贯性的本能,我无需考虑都不会有任何操作上的失误,我只需要关注方向、路况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预判。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是要关注自己所讲的知识呢,还是要关注眼前的学生呢,其实,这是一个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科教学素养,做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的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专业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除了读本学科有关的论著以外,还可以关注与儿童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对大量困难学生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学习吃力,不一定是老师所想的懒惰,怕吃苦,
4、而是很多时候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有缺陷。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要阅读与儿童有关的一切书籍,阅读适合教育实践,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之密切相关,甚至相连的。比如关于心理学和缺陷学,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是跟缺陷学密切配合的,缺陷学不单是有关智力落后儿童的一门科学,缺陷学的知识有助于分析某些儿童在进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我们不能把差生成绩差的原因仅仅归为态度问题,也不能把一些孩子的异常行为理解为品质问题。当然,的确有的差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但只要我们真正地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很多时候差生的来源是某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查出有自闭症、多动症、失调症、抑郁症
5、等疾病,还有生理缺陷所带来的学习障碍等。如果一个孩子身体健康,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否就是因为不刻苦呢?苏霍姆林斯基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分析认为,兴趣、愿望、成就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他说学习成绩不好,远非都是因为孩子不过苦学习造成的。孩子天性是爱学好问,有很强烈的求知欲的,刚入学时,他那双眼睛总是流露出求知的渴望,为什么后来这些孩子不爱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劳动者。一个人只有当他能看到劳动成果,能看到自己付出的精力时,才能顺利地完成任何一项长时间的劳动。学习是长时间的劳动,其时间之长简直让孩子看不到尽头,换句话说在学习中取得成绩,这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源泉,学习毫无成果则会扼杀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兴趣。我们要努力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努力让他们有学习上的成就感,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给学生判为不合格,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欲望。如果没有对儿童心理细致入微的了解、理解和分析,教师就只能简单肤浅地责怪学生懒惰、不刻苦,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提倡老师们阅读心理学著作的原因,他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