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
《2023年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是包括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等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HPV预防性疫苗的问世为未感染HPV的人群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国内现已获批上市的5种HPV预防性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是疗效有限且副反应明显。免疫疗法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等在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待突破。本文系统回顾了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各种免疫学
2、策略的优缺点,特别关注国内外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希望为攻克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奠定基础。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11omavirus,HPV)持续感染与一系列动态发展的子宫颈疾病密切相关,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o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1ia11esion,1SI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1ia11esion,HSI1)和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的妇科恶性肿瘤,且近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99.7%的子宫颈癌患者合并HPV感染20对于1SI1x约60%可自然消退3,通
3、常仅采取随访观察;而对于HSI1z则首选子宫颈锥切术。早期子宫颈癌,首选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给予新辅助化疗,但手术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4;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的一线标准治疗,首选含粕的双药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7%,而对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并无标准疗法50由此,迫切需要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干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为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带来了契机。免疫治疗是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抗癌效果,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包括HPV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
4、orJCI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daptiveCe11u1arimmunotherapy,ACI)等,与放、化疗相比能更特异地杀伤子宫颈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更小,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且免疫系统具有的记忆功能可以减少HPV再感染,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具有适合免疫干预的独特优势,即具有明确的致病病原体,因此,可充分利用HPV提供的抗原靶点打击病变细胞。HPV感染多呈自限性,但高危型HPV可持续感染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其中HPV16型约占62.6%,HPV18型约占15.7%60HPV是无包膜闭环双链DNA病毒,编码早期蛋白EkE2、E4、E5、E6和E7,以及晚期蛋白1
5、1和12o早期蛋白负责调控病毒复制和细胞转化,其中E6、E7是主要的致癌蛋白。E6作用于p53从而阻断细胞凋亡7;E7能诱导成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1astomaprotein,pRB)泛素化和降解,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失控8;E5可与E6、E7协同驱动肿瘤的恶性进展90伴随病毒复制、组装和释放,蛋白表达模式从早期转向晚期,11是主要衣壳蛋白,可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Iikepartic1es,V1P),11V1P能诱导有效免疫应答,是目前上市的5种HPV预防性疫苗的核心成分。在子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由于病毒整合等机制的影响,E1、E2、E4、E5、11和12的表达逐渐减少甚至
6、缺失,而E6和E7呈持续组成性表达,因此,E6、E7有望成为子宫颈癌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而针对11的疫苗仅有预防作用却无治疗作用。目前,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防治的整体局势不佳,预防性疫苗价格高昂、供应不足。据预测,在我国每为10万例914岁女童联合使用筛查和疫苗接种以预防子宫颈癌将产生约3900万元的支出10,对个体经济和国家医保均造成巨大负担;同时,预防性疫苗的精准接种等问题也有待探讨。此外,如何保留HSI1和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改善妊娠结局?如何挽救晚期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免疫治疗可能是重要的补充甚至替代方案。本文综述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和进展,分析
7、各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助力未来攻克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一、靶向HPV的疫苗疫苗思想起源于我国宋真宗时期的人痘1796年,詹纳使用天花疱液接种儿童,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1870年,巴斯德发明第1个细菌减毒活疫苗11O此后,疫苗技术蓬勃发展。根据疫苗的不同制备体系,将HPV疫苗分为3代。(一)第1代疫苗为基于病原体的传统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具有全面诱导免疫反应的优点,但可能出现较多副反应。由于HPV的宿主细胞类型严格限定为成熟上皮细胞,难以构建稳定扩增的体外培养体系,因此,HPV无法进行体外培养,目前尚无靶向HPV的传统疫苗。(二)第2代疫苗随着遗传密码的破译,通过无细胞方式制备
8、蛋白质成为可能。1972年,生物学家Pau1Berg实现DNA重组,可在基因层面去除毒性成分,仅保留免疫成分口2o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第二代疫苗,即蛋白形式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重组蛋白疫苗和合成肽疫苗。1 .重组蛋白疫苗: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装配到载体上,转入工程细胞后大量表达并纯化得到抗原蛋白。重组蛋白疫苗具有众多抗原表位,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1itycomp1ex,MHC)限制性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现已上市的HPV预防性疫苗均属此类,常选用的抗原为11V1P,保留了天然病毒衣壳的空间构象和抗原表位,不依靠佐剂即可诱导有效免疫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HPV 感染 相关 子宫颈 疾病 免疫学 防治 研究进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