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全文).docx
《2023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全文)摘要介入呼吸病学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是现代呼吸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介入呼吸病学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发、融合各种技术,一方面拓展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也向着个体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2023年10月至2023年9月介入呼吸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介入呼吸病学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发、融合各种技术,一方面拓展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也向着个体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介入呼吸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镇静/镇痛、麻醉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是侵入性手段,患者有一定的痛楚
2、甚至难以耐受,镇静/镇痛和麻醉的使用可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接受度,同时医生操作也可以更顺畅。因此,镇静/镇痛和麻醉是支气管镜诊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0目前,主要有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中,包括:局部麻醉、镇静/镇痛麻醉、全身麻醉2o对需要麻醉的支气管镜操作,以前多需要在全麻状态下进行,但是随着技术的进展和新的药物出现,越来越多的操作可以在中度镇静,甚至是清醒镇静下进行。局部麻醉不能完全满足所需的镇静要求,故不推荐单独应用局部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结合镇静、镇痛药物的清醒镇静已成为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的首选麻醉形式。咪达嗖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等药物都越来越多地用于清醒镇
3、静,同时联合应用阿片类镇痛剂,可以提高患者在支气管镜诊疗中的舒适性和接受度31(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常应用于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内,以减少局部支气管黏膜刺激、咳嗽和呕吐反射,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然而,随着医生支气管镜操作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清醒镇静药物的广泛普及,在深度镇静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咽部局部麻醉(1oca1anaesthesiaofthepharynx,1AP)是否仍有益处,可能是临床医生所疑惑的一个问题。2023年J项前瞻性、多中心、单盲的研究显示,在深度镇静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Wmin内,接受1AP的患者表现出咳嗽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累积咳嗽时间:未接受1AP组
4、:48.6s比接受1AP组:82.8S,P=0.24除此之外,患者的咳嗽频率、耐受性、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提示,在深度镇静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对患者使用1AP无额外的益处,并且接受1AP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咽喉部受刺激,从而引发更多的咳嗽4o(二)咪达嘤仑联合阿片类药物咪达嗖仑作为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镇静药物之一,起效快、半衰期短、具有顺行性遗忘性,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但较高剂量的咪达嘤仑可能会增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减少咪达嘤仑的用量,临床常将咪达嗖仑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目前临床上常选用咪达嘤仑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作为清醒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的首选药
5、物。2023年,Katsurada等5发表了第一个关于咪达嗖仑和哌替陡联合用药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47例患者接受咪达嗖仑/哌替咤联合用药,以及49例患者接受咪达嗖仑单独用药。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使用咪达嘤仑,咪达嗖仑/哌替碇联合清醒镇静可使患者疼痛缓解、镇静水平更深;并且,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等客观指标方面也都显示出了较大的改善。这项研究显示了在支气管镜镇静中咪达嗖仑和哌替碇联合用药的益处,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探索性研究,这一麻醉策略仍需要接受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三)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定联合阿片类药物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
6、可用于全身麻醉,除此之外,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气管镜诊疗的深度镇静或静脉麻醉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支气管镜检查镇静方法,但目前仍未就使用右美托咪定的合适麻醉策略达成共识。2023年,Pertzov等6的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估比较了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支气管镜检查期间,有30例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33例接受丙泊酚镇静;结果显示,与丙泊酚相比,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患者未显示出氧饱和度及经皮二氧化碳水平的改善;另外,由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不足,该组患者需要接受更多次的丙泊酚的推注次数,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下降。这与之前的观点认为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镇静水平是
7、相似的并不一致。因此,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可能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二、介入呼吸病学诊断技术(-)支气管镜导航技术支气管镜导航技术是呼吸介入诊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irtua1bronchoscopicnavigation,VBN)、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1ectromagneticnavigationbronchoscopy,ENB),这两者对肺夕卜周病变的总体诊断率为70%83%71尽管导航技术是现阶段经支气管到达肺外周病变较为合适的辅助方法,但其诊断效率尚不理想,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基于术前静态CT的导航与术中病变的真实位置间的匹配误差,
8、即CT人体误差(CT-bodydivergence)可能是影响导航技术准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术中患者出现的肺不张会表现为超声图像模糊和病灶移位等,影响对病灶实际位置的判断。而且,肺不张在全身麻醉后早期(5min内)即可发生,发生频率与麻醉时间和BMI显著相关802023年,Sa1ahuddin等9发表了1项关于不同通气策略预防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中肺不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76例患者随机分组,标准通气策略组(喉罩、100%氧浓度)与预防性通气策略组气管插管、较低吸入氧浓度、810cmH2O(1cmH20=0.098kPa)的呼气末正压通气,结果表明预防肺不张通气策略可有效地降低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介入 呼吸 学年度 进展 全文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