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笔记.docx
《201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从设计“教”到设计“学”学生学习的教育学解读当前的课堂学习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取向,即聚焦于学习动机研究的“动力中心”取向、聚焦于学习方式研究的“策略中心”取向和聚焦于学习对象研究的“内容中心”取向。这三种取向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相互促进。课堂学习研究应将三者进行整合,开辟新的研究取向,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习效能研究、学习结果和学习成就研究等,并使之协调一致,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校本学习研究范式。【教学策略】学科教学之知识深度:让知识教学成为智慧之旅1.什么是知识知二矢十口。矢:箭,有的放矢,无的放矢。有知识的人出口成章,像放箭一样流畅,像放箭一样可以杀伤远方的敌人,像放
2、箭一样百发百中。识=t=言+音+戈二1+只。只=+八。有见识的人发的声音像戈一样有力量。只要会说就是有见识。有见识的人一张口胜过没有见识的人八张口。西方英国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法国福科说:知识就是权力。美国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就是资本。读书是求知,旅游是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知+日。智:天天学习知识日积月累就会有智慧。中小学文化学科的教学均属于智育。慧二丰+丰+m(手)+心。慧:聪慧的人心灵手巧,头脑发达,悟性极高。智慧: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人才的唯一核心素养:创造能力。西方:哲学=爱智慧。中国:哲(皓)学=智慧学。学习哲学,深入地思考问题,能培养智慧。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知识
3、的解释:(1)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学术、文化和学问。知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墨子提出求知的三种方式:视知、闻知、说知。陶行知提出:小先生制。美国国家教育实验室实验证明:教别人学习是巩固率最高的学习方式。2.什么是教学教二孝(孝心;教能)+攵(支支:手持教鞭。学=阜。教(jii。)学: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教(jido)学:教(jid。)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主要传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只要把教的读音读成jiao就OK了。3 .什么是知识教学知识由是理论和实验构成的。理论是由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规律是概念之间的关系
4、。所有实验中涉及到理论(概念或规律)概念(生词、术语)是知识的主体。知识教学即关于概念的教学、关于规律的教学、关于实验的教学。4 .如何做好知识教学教学流程:现象一实验(模拟实验)一作图一定义(文字内涵)一意义(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一公式一单位一测量一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才是深度教与学。【教学策略】学科教学之育人深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1 .育人先育心这个心也是指的在囱门下面中枢神经之心。育人先洗脑。先脑先洗耳。洗耳恭听T洗耳敬听。洗耳办法:讲学生爱听的话。洞察学生的渴望。知晓学生精神上的痛点。2 .改变一个人的教育规律 改变他的胆识 一改变他的认识 一改变他的情感
5、 一改变他的心念 一改变他的技能 一改变他的行为 一改变他的习惯 一改变他的性格*改变他的命运。3 .如何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好教师的专业标准:好教师=天赋师德技能工夫。要培养出杰出学生,先得有杰出教师。杰出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杨德发:杰出教师=教书匠(10%)+读书匠(10%)+写书匠(10%)+售书匠(70%)。好教师是一个擅长自学的人。好教师是终生学习的带头人。好教师是自己的培训师。好教师如何实现人生自由?对自己的要求高于校长、主任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校内自由行动。谁最了解您?您自己!您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把自己教育成好教师、杰出教师!4 .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创造者!
6、培养创客!培养自学能力极强的人!培养创新能力极强的人!【教学策略】乡村教师如何培育学生理解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习惯面向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7、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信息能力的竞争。一、信息意识的内涵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1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及信息技能,其中信息意识是核心。信息意识是指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反映。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