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
《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营销短信是指未经用户同意直接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接收到的短信信息,它具有费用低廉、目标精准、灵活性强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各类电商平台及商家进行产品推广、获取收益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对于近年来微信等新兴的社交媒体商业推广途径,营销短信因具备更强的推送主动权和商业成本低等特点,备受广大商家平台青睐,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一、原因分析一是短信成本低,利益链条长。部分商家和平台违规收集、贩卖用户电话信息,通过群发公司发送营销短信,商家、运营商、群发公司三者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商家的角度看,按1条短信某某分钱
2、来计算,4万元能发某某万条,就算有效客户万分之一,也能带来某某个客户。从群发公司的角度看,短信群发使用的手机卡多为短信包月套餐,按每条短信成本某某分钱计算,群发每条短信只需收取某某分钱就能某某条短信赚某某分,用群发器大量发送短信,成本低,见效快。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群发短信与普通短信都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利润,并且数量巨大,利润率在某某以上,电信运营商“不忍心”禁止此类短信。二是法律依据滞后,规范约束难。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对营销骚扰短信作出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界定,且相关行业制定的规定由于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作用,在具体监管过程中还存在对营销短信的定义、信息内容认定、信息监管与信息保护的边界
3、划定、处罚手段严重不足等困难。例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但没有对运营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的“义务”和“责任”进行规定,导致一些新问题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状态,致使部分商家趁机钻法律空子。三是方式手段灵活,技术防范难。各大运营商的业务网络区域相对分散、系统繁多、环境复杂,对用户隐私方面缺乏技术管控且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行业监管方面存在一系列社会治安防范漏洞。比如,一些平台随意改号,使得营销短信更具隐蔽性,增加了监管和溯源的难度,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伪基站”采取多找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销 短信 扰民 问题 原因 分析 对策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