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应有五个显著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应有五个显著特征.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应有五个显著特征一、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即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用同样的方式面对所有的学生,为其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但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简单理解成办尖子班,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要让同样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方法去
2、教授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安排。二、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学习的基本规律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学生要先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结构上的认识,才能去认识事物的各个部分,并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1而非“先见树木后见森林”。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学习者要学习许多碎片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的训练,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架构,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就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不可能形成核心素养,这就要
3、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J三、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实际上,学习者只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这个联系在哪里?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的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大的教学观,即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在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会在期末或高考复习中得到运用。
4、一些有经验的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会进行一次主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到见大森林“。四、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又在深化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的系统化,又是一个学生探索外在世界,并建立自我精神家园的过程。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通过问题化学习。教师从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变,可以以问题化学习为桥梁。因为问题化学习可以让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线得到设计,并以学生的问题进行展开。
5、在学生的学习中,知识要逐渐从碎片化、断点化的形态转变为结构化的形态,而结构化的知识就必须依赖问题化学习一一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五、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仅仅只能做到知识的符号化。如果知识体系不能够和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学生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复述、对付考试,就很难形成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形成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方式就是建立情景,因此,教师要设置大量的情景化教学,让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够发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实验教学、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将自身的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教学,真正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品德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