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书画美学.docx
《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书画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书画美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美学史大纲宋元书画美学在宋元书画美学著作中,最重要的是郭熙的林泉高致以及苏轼(10371101)有关书画的诗文、题跋。宋元书画美学是唐五代书画美学的延续和发展。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和苏轼的“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命题,分别探讨了审美创造中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以及从“胸中之竹”至U“手中之竹”这两个阶段的规律性。这是唐代张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的延续和发展。郭熙的“三远”之说,对山水画的意境作了概括。这是五代荆浩关于“景”的思想的延续和发展。黄休复把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并把“逸格”列于其他三格之上。这是唐代张彦远“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
2、失于妙而后精”的思想的进一步概括。“逸品”(“逸格”)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画家从重“再现”转向重“表现”,把山水景物作为抒发特定的主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即“逸气”)的手段。这种倾向,到元代发展成很大的潮流,“逸品”也在元代得到完全的成熟。一、“身即山川而取之”1、含义:(1)首先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2)强调画家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一一“林泉之心”:不是利欲的心胸,也不是偏狭、死寂的心胸,而是纯洁、宽快、悦适的心胸,充满生机的心胸(3)画家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观照,这样才能对自然美有无穷的发现,才能把握无限生动和丰富的审美的自然(4)要求画家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
3、度,这样才可能创造完美的意象2、“神于好”“精于勤”一一对艺术创造的热爱以及勤奋的精神“饱游饮(yu)看”一一指审美观照的深度和广度山水画家创造的审美意象(1)应把自然山水的“奇崛神秀”充分表现出来应该达到四条要求:(2)应该是自然山水的提炼和概括(3)应该具有“浑然相应”“宛然自足”的整体性(4)应该是“意”“象”的契合,应包含“景外意”“意外妙”从而引发观画者的无限情思二、“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1、此命题是宋元书画美学家对于审美创造的探讨,由苏轼提出,着重点则是讲画家胸中构成审美意象之后,如何通过笔墨把审美意象表现出来,这个命题可以看作是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的补充2、命题涵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书画美学 中国 美学史 大纲 宋元 书画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