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诗歌美学.docx
《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诗歌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诗歌美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美学史大纲宋元诗歌美学宋元诗歌美学,主要表现于为数众多的宋元诗话、词话之中。如果说,宋元书画美学比较注意审美创造的规律性,那么,宋元诗歌美学则比较注意对审美意象本身的分析。宋元诗论家对审美意象的分析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情”与“景”的关系的分析。宋元诗论家通过这一分析,探讨了诗歌审美意象的结构和类型。他们强调,单有“情”,单有“景”,都不能构成审美意象,只有“情”与“景”的融合,才能构成审美意象。一是对于“诗”与“画”的关系的分析。宋元诗论家通过这一分析,探讨了不同门类艺术的审美意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除了这两个方面,朱熹关于诗歌欣赏的主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审美意象的特点
2、有了比过去更深入的认识。在宋代美学中,“韵”这个范畴十分突出。宋代诗论家把“韵”作为评价艺术作品的最高审美标准,把陶潜的作品作为“韵”的典范而极力加以推崇。“韵”这个范畴乃是把握宋代诗歌美学,特别是把握苏轼美学的关键。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兴趣说,把审美意象和审美感兴紧密联系起来,从审美感兴出发,对诗歌审美意象作了重要规定。严羽还提出了妙悟说,把审美感兴和逻辑思维区分开来,强调审美感兴是艺术家的本质,从而对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作了一个重要的规定。严羽的这两点贡献,在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情在景中,景在情中“1、宋代诗论家提出“情”“景”范畴,通过二
3、者的分析探讨诗歌审美意象的结构和类型:在诗歌意象中,“情”与“景”不可分离,诗歌意象也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一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2、“情”“景”结合的方式:以景结情最好3、梅尧臣对刘勰“隐”“秀”的进一步发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II“秀”一对“景”的一种规定“隐”一对“情”(“意”)的一种规定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邵雍诗画吟:“诗”“画”都可以状物,但:“诗”善于状物之“情”(动态)一一时间艺术“画”善于状物之“形”(静态)一一空间艺术2、苏轼:(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相渗透,即“情”和“形”互相渗透,动和静互相渗透(2)强调“诗”“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美学史大纲 宋元诗歌美学 中国 美学史 大纲 宋元 诗歌 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