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docx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朝清朝(前期)尼布楚条约确立对西藏管辖权Ii,o15世纪16世纪I,前期中期明物郑和下殖民者明与整后金大清明清郑成功收设台开始派遣击败准鸦片建立西洋东来犯议和建立立国易代复台湾港府驻藏大臣嘴尔战争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素养达成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概述明朝时期对边疆的管理,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1 .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2 .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史料实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分析明朝采取的集权措施,并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明朝废宰相、设内阁等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分析明朝政治经济的发展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认识到
2、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影响。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量基础落实I.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政治制度的变化废除宰相目的:加强皇权。表现: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设置内阁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确立内阁制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职责大学士的
3、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塞担”。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3)宦官专权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图解历史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Y(政治地位)票拟权I与密务K.参机事决,侍从顾问,部权尽归内阁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神宗X(时期)量合作探究视角1丞相制度的废除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4、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颁(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延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并说明其根本目的。试答:提示理由:朱元璋认为宰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根本目的:皇帝总揽大权,加强君主专制。视角2内阁制的特点材料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摘自明神宗实录思考据材料,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试答:提示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5、阁臣权力借助皇帝权威: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深化拓展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比较项宰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有票拟权,但最终决定权由皇帝掌握对皇权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知识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宜基础落实1 .郑和下西洋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评价(1)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
6、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2)消极方面: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倭寇之患概况(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2)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应对(1)戚继光率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2)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3.西方的侵扰(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7、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思维点拨明朝的海禁与弛禁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明代所谓的海禁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和军事禁运。明朝中叶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海外贸易重新对民间社会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移,即由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昼合作探究视角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影响材料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思考根据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必修 纲要 上册 13 明朝 建立 到清军 入关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