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的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定位、就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国内职业教育研究者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还基于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很少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当前,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取向,缺乏
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了解就业环境,只是“随大流”地被动就业。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取向存在功利化色彩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等,对专业发展目标认识不明,对职业的选择意向混乱,在现实职业和自己的兴趣面前犹豫不决,对未来一片茫然。二是就业信息获取难。高职院校对人才市场的研究不够,就业数据信息不清晰,无法实施动态管理,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取向引导的思路1.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健康的就业心理是促进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就业的重要保
3、障。高职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导致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容易产生失落感,而且即使进入企业工作,也因为技术技能基础薄弱、职业理解力差,无法快速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导致频繁跳槽。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要做到: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为广大学生提供倾诉、发泄的渠道,疏导压力与负面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拥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提供个性化、及时性的心理咨询。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有着显著的价值导向、目标导向、行为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在就业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境、乐观的心态。2 .加强就业指导的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必
4、须从服务的视角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就业取向。一是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出发。可以报名类似生涯这种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培训机构,提升就业指导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就业指导教师应既具有深厚的职业规划理论,又具有企业职业规划经历,同时具有所在系部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学生专业和实际职场需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就业的“服务员”。二是从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出发。学生就业素质决定着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就业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专业特点、自身特长出发,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明
5、晰的就业取向,而非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或者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职业发展路线。三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领域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必须与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获取更多的资源为己所用。3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要求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持续推进人才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关系。高职学生想要在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一是建立促进持久性就业能力提升的职业生涯规划。市场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高职学生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人才市场变化的规律,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6、和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关注市场化的“双向选择”的特征。在市场环境中,学生拥有自由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素质及利益等选择喜欢的职业,而不是放弃自身的尊严、价值,委曲求全。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必须坚持“双方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此来匹配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置。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取向引导的路径1.构建立体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做好就业准备、提前应对职业挑战,把握就业主动权。2.推进个性化就业指导。
7、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实行个性化辅导,如“一对一”辅导和差异化辅导,引导学生形成既适合自己、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取向,从而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长期要求,依据学生表现出的就业特点、性格习惯、思维理想、就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就业选择。一是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信息。高职院校建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库,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就业数据,并进行有效的筛选、分析,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途径,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科学性。二是个性化的就业评价。高职院校依托科学的人才测评手段,对学生的素质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职业需求、潜能及就业方向,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就业抗挫能力。三是个性化的就业训练。高职院校围绕学生可能的就业方向,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训练。例如,对将来有可能从事销售工作的学生,重点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