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手术涉及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与风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手术室手术涉及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与风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院手术室手术涉及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与风险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主要涉及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等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一、手术室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则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则患者致残,甚至致死。(一)手术患者身份错误1风险因素。未按接送工作程序仔细核对手术患者,是导致手术患者错误的主要因素。同一病区多个手术患者、转床手术患者、接台手
2、术患者容易出现混淆。2.防范措施。(1)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按接送流程,去病区接患者、患者接至准备室、患者被接入手术间、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病人被送入麻醉恢复室、患者被送回病区等不同时间、地点,交接的工作人员均应共同核对病区、患者姓名、性别、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病历和ID号或住院号等内容,患者的身份必须在被运送的不同阶段得到核实并签名确认。(2)手术患者的腕带,标识带用不褪色的笔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ID号或住院号、科室。(3)手术部位用不褪色的笔做标识。(4)接患者时让患者自己亲口说出姓名。(5)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者,其身份的确认必须由其合法监护人、亲
3、属、朋友和外科医师共同完成。(-)手术部位错误1风险因素:(1)评估、核对患者不全面,漏核对手术部位。(2)书写问题:字迹模糊或潦草,难以辨认。(3)病史记录不全面或错误。(4)书写记录错误,如写错手术部位,或写错左右,或写错数量。(5)参与手术的人员信息交流不充分。没有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与患者核对姓名、手术部位;没有与病历核对;术前主刀、麻醉医生、护士没有执行三方核查制度。(6)遇到抢救或性格急躁的医生,未仔细核对,匆忙开始手术。(7)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的主观经验与错误手术部位的发生有关。2.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认真做好手术三方核查制度,准确记录、仔细核对、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在手术部位皮肤
4、上,用不褪色的画线笔作明确标记等措施,均可有效预防降低错误手术部位的发生。(三)手术部位异物残留1风险因素:(1)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没有清点数目,或清点错误。(2)术中大出血或深部手术操作。(3)记录不及时,忘记记录或记录错误。(4)术中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换人,交接班不清楚。(5)护士或医生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2.防范措施。(1)器械护士整理器械台时,应查对器械、敷料等用物的数量及完整性(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及小部件)。(2)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严格执行“三人四次清点”规定,正确准确记录。手术未结束,任何物品不得挪离手术间。(3)手术台上使用的敷料如脑棉片、纱布巾、
5、纱布垫等均应完好无损,并带X线显影线(或显影片),以便在产生数据误差时,通过体腔内X线检查,易于查找和判断。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敷料,术前要清理干净,防止清点时发生错误。手术台上丢弃的敷料应放置于专用容器中便于术毕清点。(4)术中由器械护士负责管理台上物品,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拿取、添加物品;由巡回护士负责管理台下,其他人员不得往手术间带入或拿出任何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经巡回护士同意。(5)术中增减物品,手术用物清点单上应及时记录,手术台上掉下的物品由巡回护士统一管理。(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清点物品时,必须由2人读出核对器械、敷料的名称和数量,并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上签字确认。坚持“交不清不接,接
6、不清不交”的原则。(四)手术部位感染1风险因素。(1)住院时间过长。(2)手术区域备皮不彻底及周围皮肤的污染。(3)术前、术中大出血时未及时使用抗生素。(4)手术医生、实习医生未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5)术中参观及手术人员过多。(6)使用的手术器械、敷米及物品等未达到灭菌水平。(7)术中输入大量液体或术中室温过低。2.防范措施。(1)缩短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在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后行手术。(2)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3)预防使
7、用抗菌药物;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或大出血、手术时间过长时应给予合理种类和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4)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5)保证手术室门关闭,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6)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敷料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尤其对外来厂家器械的监控)。(7)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五)药品使用错误1风险因素。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执行口头医嘱、手术台上使用无标签的药物、输注血制品的时机及方法不当、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与核对。2.防范措施。(1)
8、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给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2)患者带入手术室的特殊药品有严格的交接制度。(3)在手术中给药多为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在听到医嘱后重复2次,与麻醉医生进行核对后方可给药,给药后再次核对。(4)在术前和术中给予抗生素时,必须看到24h内的皮试结果方可使用。(5)手术室的护士应熟悉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用途、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等以利于抢救工作的配合。(6)在输注特殊药品时,必须注明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并签字。(7)手术中给药的安甑、容器等须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能处理。(六)手术患者术中安全管理1风险因素:参加手术人员未能严格按手术室相关制度执行各项规程。2.防范措施:(1
9、)参加手术人员须认真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程序,认真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准确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物品清点单。(2)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体位、手术体位,防止压力性损伤和神经损伤。(3)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等。(4)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5)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灭菌指示卡均应规范粘贴于手术物品清点单背面。(6)预防性规范使用抗菌药:术前30min、手术时间超过3h,及大出血时须追加使用抗菌药。(7)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
10、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8)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须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书写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记录单。患者病情有特殊变化时,须立即向主刀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9)术中如遇特殊情况,如改变术式或麻醉方式等,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履行告知签字手续。(10)术中如遇参加手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须及时报告相关科室负责人或医务科或总值班,及时进行处理,切忌盲目自行处理,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七)手术体位并发症1风险因素:(1)手术体位摆放不当。(2)体位垫、床单折叠不平整或有硬物,受力点不均匀。(3)手术时间过长,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4)移动患者时有拖、拉动作。(5)患
11、者年老或年幼、营养状况差或消瘦。(6)皮肤状况差,缺乏弹性或皮下脂肪;外周血液循环不足。2.防范措施:(1)术前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摆放手术体位前,确保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异物。(2)按照体位摆放操作流程安置手术体位,动作应相互协调、稳妥。在手术体位能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对易受压部位、骨突处垫软垫,约束带固定应松紧适宜。(3)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提醒手术医生勿压迫患者肢体,并注意观察病人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4)全身麻醉病人贴眼保护膜,必要时涂眼膏。(5)摆放俯卧位时,协助麻醉医生注意观察麻醉插管的气道阻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腹部悬空,并防止男性患者会阴部、女性
12、患者乳房处受压。(A)术中输血并发症1 .风险因素:输血时不能按要求进行“三查十对”制度。输注血制品的时机及方法不当。2 .防范措施:(1)完善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杜绝输血并发症的关键。(2)在每一个交接及输注环节都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并签名确认。(3)血制品袋及容器保留至手术结束,送输血科做专门处理。(4)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及时去除血袋及输血器并妥善保存,报医务科、输血科做相应处理。并做好抢救工作。(九)电灼伤1风险因素:(1)头面部手术给予面罩吸氧时,使用电刀引起头面部烧伤。(2)使用无绝缘层或绝缘层已破损的电刀头进行手术止血时可发生灼伤。(3)电外科设备引起的烧伤,多见于电刀笔和回路
13、电极板(又称负极板)。3 .防范措施:(1)头面部手术时禁止开放性给氧,或使用电刀时暂停给氧。(2)变温毯使用前应确保性能完好。(3)根据手术类型选择电灼器种类及其功率,严格遵守操作流程。(4)使用高频电刀时,局部皮肤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方可使用,以防发生火灾。(5)患者皮肤与手术床金属部件之间应垫绝缘垫,再用布包裹,以防灼伤。(6)使用一次性负极板,确保负极板粘贴部位、粘贴顺序正确,与皮肤粘贴紧密,防止松脱、移位。(7)按规程安全使用电外科、激光等设备。(十)标本遗失1风险因素:(1)未与手术医生进行标本存留的核对与交接。(2)对标本送检流程不熟悉。4 .防范措施:(1)手术中切下的小病
14、理标本,由巡回护士即刻留于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病理名称、住院号。(2)手术中冰冻切片标本,由巡回护士填写好患者的各项信息后由专职人员立即送到病理科。(3) 一般大标本由器械护士在手术结束后置于标本袋内,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实,详细登记放置到指定地方。(4)病理标本由专人查对后定时送往病理科。节假日由值班护士查对确认,病理科接收后在登记本上签字。(5)巡回护士应将切下组织标本放置于标本袋中,并逐项核查标本袋是否填写正确,然后将手术标本与手术医生确认,无误后交接。(6)做好术中冰冻标本的登记、交接,以防丢失。二、手术室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构架(一)护理部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总护士长
15、、科护士长组成三级质量控制,护理部每年对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手术医生及手术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质量督查。(-)手术室二级质量控制在科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护理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质量控制组长组成的手术室科内管理体系,强调自我质量控制,结合交叉互相检查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制定整改措施,跟踪评价改进效果,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三)手术室质量安全管理的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控,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手术室工作要求和手术患者需要,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产生最优化的手术室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四)手术室质量管理指标为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手术室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应达到的预期护理质量目标。三、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标准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安危。制定科学的、完善的手术室质量安全控制评价标准,可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一)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1 .组织管理(30分)2 .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