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离开自由框架选择儒家学说.docx
《贝淡宁--离开自由框架选择儒家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淡宁--离开自由框架选择儒家学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贝淡宁】离开自由框架,选择儒家学说栏目:演讲访谈发布时间:2015-09-10 11:45:42标签:贝淡宁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男,西历一九六四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一: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政治学)。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教贤能政治(中信出版社,2016年)社群主义及其批评(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书新知三联书店二)、中国新儒家: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二出版社二OO八年、上海三联书店二。一O)、超越自由民主(上海三联书店二CX等。儒家政治哲学:政治、城市与日常生活序言离开自由框架,选择儒家学说贝淡宁采访记作者:艾米丽弗兰基尔
2、译者:吴万伟来源:共识网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七月廿七日戊子耶稣2015年9月9日摘要: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拒绝儒家倡导的贤能政治。这也许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鼓动革命,增强军事力量以便终结外国列强的压迫和欺凌。但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相对安全和强大的中国,这意味这中国可以较少地担心政治共同体的生存问题。在回顾了从研究社群主义到接受儒家学说的转变过程之后,政治哲学家贝淡宁指出人们应该把城市当作现代世界中代表不同社会价值观的场所。他还认为当今中国推崇的贤能政治可能有助于矫正民主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书籍与观念(以下简称书):您最早出版的著作之一社群主义及其批评家(牛津1993
3、)引用了查尔斯泰勒、迈克尔桑德尔、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等人的著作。你是否自认为是社群主义者?现在偏爱政治儒学的立场能被描述为社群主义者吗?贝淡宁(以下简称贝):我的第一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确实是对当今英美当代社群主义的辩护。社群主义者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理由是它没有严肃对待社群。在社群主义者看来,美好的生活在于丰富的社会纽带,政府的H的至少部分在于为那种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自由很重要,但是更多是作为实现好生活的手段,其中包括实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手段。否认自由的社会往往也会否认实现丰富的和多样的社会生活的机会:想想文化大革命,当时人们为了显示对国家(至少是作为国家的象征的毛)的忠
4、诚不惜背叛家人。但是英美社群主义说到底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分支”,仍然意味着在自由民主的政治框架下运行。发现儒学刚开始研究儒学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同样强调社会生活的丰富的和多样的伦理学传统,若按另一个框架,它们不“附属于传统”。研究得越多,我就越发认识到儒学是一种能够说明我从前拥有的大部分道德承诺的道德哲学:好生活意味着丰富的家庭纽带和与朋友的亲密关系,道德发源于亲人然后延伸到陌生人,以及我们应该承诺于社群甚至世界的生活幸福。我喜欢早期儒家的模糊的形而上学承诺,这或许符合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孔子的教育家和立法者应该依靠道德力量而不是严厉惩罚的观点也很有吸引力,正如他的观点一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为穷
5、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我也喜欢孟子的观点,国外的人道主义干预需要从减轻当地人民的物质痛苦来辩护,而不是推广民主。有些女权主义学者重新阐释儒家来显示它符合性别平等的要求也让我感到安慰。但是,我与儒家学说的接触也挑战了我从前拥有的某些道德承诺。这不仅是为我的社群主义世界观寻找更多弹药的问题,我已经学到了新的和更好的观点。通过阅读荀子,我学会欣赏等级礼仪的道德价值,这些实际上有助于物质上的平等,看到下级给社会地位高的人鞠躬,我不再觉得不以为然。我也认识到唱歌有助于社会和谐,比从前更同情卡拉Ok了。我明白了批判性思考应该有个限度,不再盲目地鼓励学生批判他们还没有理解的文章。我还学会了质疑西方价值观众两
6、个,神圣”观念。首先,我不再认为一夫一妻制是组织性关系的唯一值得向往的方式。拙著中国新儒家中关于性和卡拉0K 一章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在这方面,儒家的思想就开放得多。其次,我不再认为一人一票形式的民主是组织政治关系的最好方式。我认为选择领袖的其他形式如考试和举荐相结合更容易实现善治。我坦白承认,在接触儒家之前,我觉得这个观点令人忧虑。所以,我觉得现在与其说我是社群主义者倒不如说我是儒家。如何定义身份书:你如何阐述从最初的身份(加拿大人)到后来接受的身份(中国儒家)的转变呢?你认为自己是儒家价值观在东亚国家之外发挥作用的潜力的化身吗?贝:我个人的身份认同更多是通过城市而不是国家来塑造的。我在蒙特利
7、尔这个双语城市出生和长大,这个事实非常清晰地影响了我的身份,但是,我很难解释作为“加拿大人”意味着什么或是什么身份。这种困扰同样也适用于北京、香港和新加坡:我在这几个城市都生活了若干年,我的身份也被它们塑造和重新塑造。这种观点在我和艾维纳德夏里特合著的城市的精神中有详细阐述,我们并非过于放纵不知克制而是要表明城市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的。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我确实认为我们更爱“市民”而不是国民,这恰恰因为我们与市民拥有的共同生活更多。儒家的差等之爱有助于解释这一点:对关系最亲密的人一家人和朋友,我们拥有的义务最大,因为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因为他们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们应该把这种爱和责任感向外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贝淡宁 离开 自由 框架 选择 儒家 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