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认同的宪法难题.docx
《田飞龙--认同的宪法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飞龙--认同的宪法难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田飞龙】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栏目:思想探索发布时间:2015-05-26 09:09:09标签:田飞龙作者简介:田飞龙,男,西历一九八三年生,江苏涟水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工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著有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现彳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观察,译有联邦制导论、人的权利、理t(合译)、分裂的法院、宪法为何重耍、卢梭立宪学文选(编译)等法政f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作者:田飞龙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于法学评论2015年第3期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八日辛丑耶稣2015年5月25日内容摘要1987年的
2、“邓公之问”预伏下“爱国爱港”与“民主普选”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与实质性冲突。特首普选咨询中呈现出的“爱国爱港”之政治标准与法律标准的争议,以及白皮书对“全面管治权”的澄清与重申,是对“邓公之问”的回应和具体化,背后透露出香港回归以来的政治认同难题。这一难题与香港独特的殖民史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殖民史提供的西式价值观、政党政治和民主文化成为特区政治意识的核心构成,对“爱国爱港”要求构成直接制约和限定。基本法以“居民”概念为核心建构了香港居民的双重身份,包含了基于高度自治的本地化指涉,但未将具有“ 一国“内涵的中国宪法上的“中国公民”概念予以充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仪式化。基本法建构了多层次、差异化的的
3、“爱国爱港”义务框架,不限于特首,而扩及普遍的香港居民。破解认同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回归公民教育,在于突破基本法的“居民”限定,重申并在制度安排上支持“中国公民”身份的最高性和优先性。关键词爱国爱港;普选;认同;公民;居民香港十七年回归史是繁荣稳定史,也是政治心理博弈史。一切的表面与深层抗争都来自于现代政治的认同危机,来自于中国整体化国家建构进程在精神上的未完成性和多元冲突性,也来自中西文明冲突的长时段经验与激荡。“爱国爱港”争议就是这一进程的典型体现。“风雨中抱紧自由”,这句香港BeYond乐队光辉岁月中的经典歌词,曾用于写照曼德拉的民主抗争精神,今年7月1日在香港例行性的“七一”大游行中全程
4、回荡,成为这一“民主狂欢节”的主旋律之一。在香港民主文化中,这句歌词有着太多的历史承载、现实指向和价值慰藉,从而不仅仅是在特别的游行时刻回荡,更是在香港主要大学的“民主墙”、校园学生会自治TV以及政治抗争关键时刻的各色宣传标语中出现。这一“自由”意象背后的政治精神与大陆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中的“爱国爱港”朴素情结之间产生了严格的价值认同差异和规范性距离。2文化印痕。回归以来,香港人面对的是主权变换的新处境3,面对的是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带来的“高度自治”,但这一宽泛的宪制框架由于过多迁就了殖民法制和自治原理,而日益造成央港互动中的“一国”之认同危机。作为危机管理策略,“白皮
5、书”试图重建“一国”对“两制”的主权优越性和政治支配性,由此造成回归以来香港人最为激烈的政治抗争。这一抗争在“白皮书”之前已经酝酿发生,“白皮书”只是刺激了冲突的强度,并将几乎所有存疑的政治问题与法律问题表面化。此轮抗争的主线是“双普选”,其焦点是2017年的特首普选,其方案博弈的死结在于提名权。抗争背后是深刻的政治互不信任,是“爱国爱港”的精神危机,是“殖民意识”与“回归意识”的17年再碰撞。这一冲突可能性早在1980年代就以“邓公之问”的形式被提出,而其历史与思想根源更是可远溯至漫长的英国殖民史脉络之中,归结于殖民过程的文化渗透以及殖民后期对政党政治与民主文化的有意识推展。本文即拟从“邓公
6、之问”切入这一复杂的“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实践问题,通过对殖民史的重新解释与基本法的规范梳理,提出以“公民教育”破解认同危机的“宪法爱国主义”4方案。具言之,本文将根据中国宪法、基本法并结合宪法认同理论,论证“爱国爱港”是有差别的公民普遍义务,化解“邓公之间”的根本之道不在于提委会或中央任命环节的实质否决,而在于提升特区公民教育,通过共和主义的“义务承担”而非单纯自由主义的“权利让与”使香港居民重建政治认同,树立宪法共同体意识,培育“一国”的宪法精神源泉。一、“邓公之问”与普选中的“爱国爱港难题”“爱国爱港”,这一在中央涉港政治话语和文件中多次出现的特定概念,是理解此番特首普选争议与基本法高度自
7、治权的重要切入点。从概念起源上讲,“爱国爱港”确实是首先作为政治标准而存在的,是“港人治港”的政治前提。也就是说,基本法授予香港如此“高度”的自治权并原则上依据“港人治港”设计治理架构,其前提正在于让真正的“爱国爱港人士”担任特区主要官员(尤其是特首),确保“一国两制”的良性运转。而且,为了帮助“爱国爱港人士”成为合格的特区治理者,基本法安排了一个较为稳妥的政改过渡期,即在特首普选之前实行具有间接选举性质的“推选委员会”和“选举委员会”机制,而后过渡到以“提名委员会”为工作机制的普选框架。5尽管如此,基本法的顶层设计者对普选与“爱国爱港”之间的政治担保关系还是存在疑虑,这典型体现于著名的“邓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龙 认同 宪法 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