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省农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种业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为贯彻落实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种业体系,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种业根基,依据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全国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种业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和
2、科技兴种,加快推进种业转型升级,为服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种质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全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全面实施,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4674份,其中特色资源67份。县红薯、桃叶橙、水稻品种等特色优异资源得到挖掘和保护性开发利用。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牧草、蔬菜、果树等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15万份上线共享,种质资源交流合作日趋活跃。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6个地方畜禽品种、5个培育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保种圃(场、区)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入1.4亿余元,改扩建柑桔、娜猴桃、茶叶
3、、砂梨、麻城黑山羊等保种圃(场、区),保种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二)品种选育能力不断增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基本成型,育种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我省审定水稻、玉米、小麦新品种313个,较十二五增加近一倍,成功培育并推广了适宜种植结构调整的高档优质稻、虾稻、再生稻、夏玉米、青贮玉米、双高(高含油量、高油酸)油菜、西兰花(苔)、水生蔬菜、食用菌、茶叶、柑橘、生猪、蛋鸡等一大批优良品种。以鸡为育种素材,培育出的2号蛋鸡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会金奖,鹤鹑1号选育获得201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源自给率稳步提高,早稻、再生稻达到
4、85%以上,优质糯稻、油菜、鲜食玉米、西兰花、水生蔬菜等均达到90%以上,生猪、蛋鸡达到80%以上。(三)良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以平原水稻制种,小麦、油菜制种,南玉米、马铃薯制种为重点,带动种子基地逐步向优势区集中,一批良繁基地脱颖而出。基地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种子加工、检验、仓储设施得到广泛应用,种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目前,全省常年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面积达35万余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6%。种子供应量足、质优、价稳成为新常态,玉米、棉花、油菜等良种销往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成。全省共建有种猪场16
5、5个、种禽场119个、种牛场12个、种羊场20个,其它种畜禽场4个。(四)现代种业企业稳步壮大。全省省级及以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优化整合至41家,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家,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稳步增强;4家种子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17家企业获得种子行业信用评价等级认定;14家企业获得种子进出口资质,常年种子出口量达到700多万公斤,位居全国前列。一批种畜禽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其中生猪核心育种场8家(全国98家),肉牛核心育种场2家(全国44家);全省现已具备年生产种猪260万余头、牛冻精40万支的供种能力,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五)种业管理
6、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经过新一轮机构改革,全省种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理JII页,职能得到强化,出台了畜牧条例。建有覆盖主要生态区的新品种测试鉴定点89个种子市场观察点92个,考核合格的质检机构25家,良种展示示范覆盖80余个主产县市,品种试验鉴定、示范推广、质量监督检验、市场监控、种业信息调度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质量。种业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种业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二、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时期,现代种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种业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种质资源分散使用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扭转,交流共享平台和机制有待完善科企协同不够紧密,产学研用未能实
7、现高效结合。二是品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审定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但同质化品种多,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高档优质、节肥节水节药、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的特用、专用品种供给不足。三是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偏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创新和综合竞争能力弱,缺乏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大型种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四是种业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原种子管理部门拆分、整合,管理机构和队伍瘦身,造成一些专业人员流失,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发展形势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种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生物技
8、术的飞速进步,种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育种技术发生深刻变革。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育种定向更加精准,育种效率加倍提升,品种按需定制正成为现实。二是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外商投资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种业公司布局我国进程加快,兼并重组愈演愈烈。国际上陶氏并购杜邦、拜耳收购孟山都、化工收购先正达,国内中信和两化(化工、中化)等大集团注资并购种业企业,兵团作战格局已然形成,大宗农作物种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三是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革。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消费市场,优质、绿色、特色农产品广受青
9、睐,种业发展只有与市场同频共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机遇和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种业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现代种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机遇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现代种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一系列推进种业振兴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种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政策扶持更加有力。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种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需求,将倒逼种业转型升级,推动种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改革创新为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品种审定制度改革、育种成果权益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10、,将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四是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种业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依靠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可以为种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舞台。与此同时,挑战也十分严峻。一是地理气候条件带来的挑战。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生态气候条件多样,生产应用作物种类多、差异大,不同生态环境、生产布局、生产模式,对育种创新、良种种类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扩大种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外资种业准入限制的放宽,将导致国内种业市场竞争国际化。种业市场化起步晚、基础差,在经营规模、品种创新、产业链融合等方面还有差距。三是现代农
11、业发展形态重塑带来的挑战。现代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对良种的品质、熟期、株型、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种业供需匹配、有效衔接的任务较为艰巨。四是种业监管方式变革带来的挑战。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种业监管工作已由事前向事中、事后延伸,由窗口的面对面向网络的键对键方式转变,放管结合、高效服务,对种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二章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立足农业重大需求、特色优势和潜力产业,以推进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种业强省、实现种业振兴为目标,聚焦关键核心环节,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持续推进种业绿色变革、科技变革、质量变
12、革、企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资本为纽带、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种业支撑。二、基本原则(-)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重点支持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生猪、肉羊、蛋鸡、蛋鸭等我省传统强项种业的发展;着力培育糯稻、西兰花(苔)、粉果西红柿、地方猪、地方牛、鹤鹑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种业做精做专;巩固扩大杂交水稻、玉米等种子的出口贸易。(二)创新驱动,提质增双 完善种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工协作、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支持引导科研院所
13、和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人才集聚、智力密集、设施设备先进的优势,开展生物育种等前沿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提高企业应用开发能力。加强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技术的引进研究与消化吸收。(三)突出企业,培优扶强。用好用活相关招商政策,招引一批国内外头部企业落户;支持种业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创造条件与资本市场对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建成行业领头企业;支持引导专精特新种业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建设行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头。(四)依法治种,强化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优化办事流程,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的种业发展
14、环境。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种子市场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行为,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同时,发挥种业行业协会服务、监督、自律、协调等作用,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自控、产品追溯和诚信自律体系,共同构建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种业市场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种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油菜、棉花、水生蔬菜、生猪等育种基础研究继续领跑全国,杂交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自主创新品种应用覆盖率在2020年基数上
15、提高5%以上。企业培育:培育年营业收入过3亿元的链主企业10家,1-3亿元的企业35家,过5000万元的细分领域行业冠头10家,推动1家种业企业主板上市,全省种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一供种保障:改扩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1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有量达到5万份以上,新建地方畜禽品种活体原位保护基地3个,在省内外优势产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良种生产基地20万亩,建成高标准科研基地1000亩以上;新增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2-3家。市场监管:构建完善高效的种业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快种畜禽质量监测机构建设,新建1-2个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和遗传评估中心,完善表型与基因型鉴定、特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制、DNA特征库与实体库互补的种质评价利用体系。第三章主要任务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