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docx
《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稀释计算。3、体积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二)能力训练点1、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和建立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蔡习:土营亲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 .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3 .疑点溶液的稀释问题。4 .解决办法(1)结合溶
2、液的概念,以一定的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2)在了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以后,结合实验77,以一些简单的数据代人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为下一步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好铺垫。(3)对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这个难点,可以将它分为三部分来把握:第一部分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3页例1和第144页例3。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然后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就可以了。第二部分是涉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首先通过学生填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表,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
3、然后阅读例题以及教师的讲解,可以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解决这类型题的一些要点,并进行巩固练习。第三部分是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如何变化?在分析清楚稀释实质的基础上,由学生结合书上例题做投影上的练习,练习后讨论并总结规律。在此之后再由教师讲解例题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部分。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五、学生活动设计1 .学生阅读教材第142页讨论:溶液的“浓”“稀”是由什么决定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溶液的组成”的含义。2 .在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前,可引导学生讨论:溶液
4、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怎样的?目的: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引出打好基础。3 .在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后,教师演示实验7-7,结合实验指导学生将一些简单的数据代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进行讨论。目的:使学生理解概念,初步了解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4 .阅读并理解教材第143页例1、144页例3后做练习,叫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示范,由其它学生监督其书写的规范性。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5 .由学生填写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概念的比较表。目的: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分清楚这两个概念。6 .学生阅读教材第143页例题2,并结合教师讲解例题,
5、讨论总结。目的:使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有一个交流的过程,便于全体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掌握。7 .学生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是如何变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便学生了解这类型题的关键之所在。8 .适当地做一些练习,并总结规律。目的: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9 .阅读教材第145页有关体积分数的内容,并回答:“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表示什么意义?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3)掌握加水稀释的计算。(4)掌握溶液质量、密度、体积、溶质的的质量分数间的计算。(
6、5)使学生对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用其中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有个大致的印象。2 .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和建立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3 .德育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二)整体感知本节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
7、,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为计算方法。最后,常识性介绍了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在本章我们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1.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教师活动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节 溶液 组成 表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