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枢纽地区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枢纽地区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浦东枢纽地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浦东枢纽”)由浦东国际机场和铁路上海东站组成,为川杨河、浦东国际机场东侧围区、下盐公路、浦东运河围合的区域,涉及祝桥镇大部分用地及川沙新镇、惠南镇和合庆镇少量用地,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包括84平方公里主功能区和71平方公里拓展区。主功能区包含7平方公里左右的核心区,核心区中2.2平方公里为铁路上海东站枢纽核心区,核心区是浦东枢纽地区近阶段重点开发区域。为充分发挥浦东枢纽引领及区域带动作用,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增强两个扇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浦东的国际门户地位,根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2、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一)指导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将浦东枢纽地区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紧紧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四大品牌”,主动引领新常态、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功能配套
3、和环境建设,在引领枢纽功能升级、推动区域高品质发展上取得更大成绩。(二)发展目标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注重区域协同、统筹联动、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浦东枢纽的国际枢纽作用,打开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门户口岸,成为中国发展全球化的新高地。注重城市功能叠加,提供创新人才、技术成长发展的环境,塑造更加便利舒适的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1 .核心区(7平方公里)目标定位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增加海运空运航线资源,推动扩大航权安排,完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海铁联运水平,打造成为江海空铁公“五位一体
4、”、紧密联接长三角与全世界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全球资源配置和交换新平台。依托以浦东国际机场和铁路上海东站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建立全球物质、人才、信息资源的汇聚和交换中心。联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扩大改革开发进程中,进一步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上海提升全球资源支配能力提供战略支撑。国际国内总部办公集聚区。依托空港和高铁的无缝衔接,以及与城市中心的便捷联络,重点吸引强调全球化交流和便捷可达性的国际商贸商务、总部经济以及科技研发等功能,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以及本土企业总部集聚,强化上海“全球城市”的枢纽性和连通性。城市发展的全时活力极核。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和上海作为全球物流港的优势条
5、件,充分实现“站城融合”,引入高品质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国际化设施,集聚全球消费市场要素,提供多层次的国际化商品和服务,打造全时活力的临空国际社区,实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多维复合,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东西主轴东部端点核心增长极。2 .浦东枢纽地区(155平方公里)目标定位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前沿地。把握上海在全球贸易、航运、金融领域能级提升的有利趋势,以及沿海大通道进一步打通的机遇,助力长三角更多的城市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深度融入全球贸易网络,成为全球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话交流、资源链接的第一站。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临空都市区。结合地区空铁特色,汇聚具有临空、临铁需求的特色商贸功能、航运
6、金融功能、打造航空创新平台,塑造浦东枢纽地区的文化品牌,成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集聚平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范本。整合公共服务、生态宜居、旅游度假、生态休闲等需求,与周边区域发展衔接,注重产城融合和国际生态社区理念的体现,提升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成为浦东新区生活品质提升的服务中心,高品质的城市未来社区典范,为上海吸引全球创新人才与产业资源提供空间保障。(三)主要指标产城融合方面:临空产业、地区配套服务业不断集聚,形成初步发展态势,不断吸引国际、国内创新人才,优化人口结构,常住人口控制在23. 5万人左右。生活配套不断完善,区域内形成步行可达、
7、活力便捷的社区生活圈初步构架,为周边地区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教育体验、体育活动,包括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在内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产业配套方面: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断优化,推动具有地标性的办公设施、文化设施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人均文化用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人均医疗用地面积达到0. 64平方米左右。浦东枢纽地区道路网络更加完善,核心区全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不断完善公交系统,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生态建设方面:大力推广低碳节能建筑,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100%。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的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
8、%,骨干绿道长度达到45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0经济社会效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L 3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约400万吨,年飞机起降量约80. 5万架次;铁路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4000万人次;长途客运年旅客吞吐量约可达300万人次。浦东枢纽日均客流总量预计可达到120万人次。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一体化带动的核心功能区1 .打造以“零换乘”为目标的复合交通枢纽强化浦东枢纽本体功能。统筹各类综合交通要素,汇集民用航空、国家铁路、轨道交通线、机场捷运线、公路长途、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停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高标准、一体化、全融合”的世界级一流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浦东枢纽各节点便捷
9、联系。结合对外集疏运体系构建,充分利用快速路系统和轨道交通,增强空铁一体联运,强化设施一体共享,构建“五分钟轨道转运、十分钟道路到达、一刻钟巴士接驳”的枢纽内部交通衔接体系,增强旅客服务品质、提高枢纽换乘人性化。2 .推进实现站城一体开发在近期拟先行启动的2. 2平方公里上海铁路东站枢纽核心区,重点打造枢纽与城市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区域,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门户,实现“站、产、城、景”融合的一体化城市空间。着重加强上海铁路东站站本体与G1503以东的站前城市综合交通、配套服务功能的融合互动,形成一个聚合区域枢纽、城市综合交通配套中心与城市服务功能的“标志性超级综合体”。注重枢纽与站前区的无缝衔接,构
10、建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兼备的候车厅。强化G1503两侧地上、地面、地下的立体交通设计,弱化空间阻隔感,加强站城一体化发展。塑造有标志性的地区建筑景观,站本体与站前区建筑设计兼顾可识别性与地域特色。3 .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转型示范区突出功能关联,构建高端融合的功能体系。一是承接航空优势,做强航空相关产业。突显核心区功能的空港特征,依托国际航空枢纽,主要集聚航空服务、联运物流、航运高端配套服务三类航空相关功能。二是聚焦区位特质,发展商务及会议功能。依托面向全球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双向门户优势,发展外向型临空、临铁偏好的商务及会议功能。三是强化功能融合,打造24小时活力之城。加强生活配套服务职
11、能,面向多元人群精准提供各类居住设施,注入高品质文化休闲功能,设置文化展示与体验、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设施。强化空间关联,构建点轴带动的空间格局。依托铁路上海东站推动建设“一心两轴多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即在站前枢纽核心区进行较高强度开发,形成发展核心;“两轴”为构建东西向公共空间轴和南北向产业发展轴;“多片区”是指结合不同产业功能和产城融合的要求落实多维特色的混合功能片区。精琢地区形象,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态。对标国际一流枢纽地区建设标准,从打造站城融合的公共空间、彰显地区人文景观特质、塑造标志性枢纽门户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品质城市空间形态。转变建设思路,引导渐进式有机更新的实施
12、方式。针对核心区实际建设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分片区地对地块逐步实施维护、转型、升级的更新规划。4 .引导集聚高效的经济密度区在保证生态控制底线的前提下,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原则,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社会产出效益。建设规模上,2. 2平方公里上海铁路东站枢纽核心区规划建筑规模在250-300万平方米;7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总建筑规模在700-1000万平方米。(二)促进形成地区产城融合发展1 .加快形成以临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根据国际枢纽地区发展规律,枢纽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在产业布局上呈现出明显的临空经济特征,包括为航配套产业、非航衍生产业和地区生活服务业。为航配套产业。在离浦东枢纽1公
13、里左右的紧邻区范围内重点发展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空铁物流、航空运输、航空后勤、高时效性金融贸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等产业。其中,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和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完善航空运输、航空物流、航空后勤、冷链物流、航材与航油贸易等功能;结合铁路上海东站强化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等功能。非航衍生产业。按照与枢纽的时空关联性程度不同可分为服务型衍生产业和机遇型关联产业。其中,在离浦东枢纽1-5公里左右的影响区范内布局服务型衍生产业,重点培育商务(总部)办公、金融贸易、商贸物流、商务休闲等产业功能;在离浦东枢纽5-15公里左右的外区范内布局机遇型关联产业,积极引导布局临空制造、维修与再制造、会议会
14、展、旅游休闲、科技研发等产业功能。地区生活服务业。在离浦东枢纽5-15公里左右的外围区,结合现有城镇社区的公共中心建设,重点完善商业服务、高等级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产业。2 .加速优化产业与城镇空间融合布局一是地区空间格局优化。遵循临空经济的产业布局特征,强化浦东枢纽辐射效应的融汇和传导方向,优化地区空间布局,形成多心多片区的组团结构,推动浦东枢纽地区形成“一轴、一核、多心、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轴”即川南奉公共活动轴。以川南奉公路为生活性干道串联起地区内的各个产业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南北向公共活动轴。“一核”即铁路上海东站枢纽核心区。依托铁路上海东站及浦东国际机场的良好
15、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综合商业、商务办公及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外向型的产业服务核心,兼顾为祝桥镇及周边区域提供生活服务。“多心”即结合发展廊道形成多个产业功能中心,包括临空科创中心、商贸交易中心、航空产业中心、文旅休闲中心等。“多片区”即按照功能融合理念形成机场功能片区、祝桥核心片区、江镇配套片区、施湾配套片区、自贸产业片区、生态郊野片区等六大片区。二是构建功能融合的产城空间。注重各片区内部的功能提升和关联,通过新兴的产业功能注入带动传统城镇优化转型,探索更深层次的产城融合。机场功能片区:基本形成以江镇河、G1503、闻居路、机场围场河围合的区域,包含浦东国际机场、机场综合保税区及机场镇产业带部分用地。以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机场客货运、综合配套、保税物流商贸功能,预留机场扩建空间,机场综合保税区预留向北的扩区空间。结合铁路上海东站建设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与城镇功能协调发展,加强高端航空航运要素资源的集聚,打造以航空运输、航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