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发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内控评价体系的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发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内控评价体系的实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农发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内控评价体系的实施【摘要】内部控制是银行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确保内控管理工作正确实施的有力保障,这对于农发行也是一样。本文就我行存在的内控管理相关问题予以提出分析,并就内控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控合规一直是我行领导自上而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内控合规体制改革也是总行的八大专项改革内容之一。改革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的思路需要转变,很多的问题需要修正,很多的方法需要改进。笔者就我行内控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农发行内部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对组织健康且稳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仍
2、有部分管理者缺乏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并且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维持过程中所需耗费的大量和长期成本,更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无法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方面,普遍存在员工参与度受限的问题,基层员工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且没有进行过中长期的培训。而培训课程也偏离了现实工作情景,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不能应用与实际,导致学习人员认为培训内容与自身的工作内容无关,进而无法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培训效果也不尽人意。二、风险评估工作不全面通过对我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研究发现,农发行已经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识别,并且采用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进行风险管理。但其风险评估工作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
3、风险评估过程中仍存在多静态分析,少动态分析;多局部分析,少总体分析等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虽然存在于农发行的总行层面,但该部门工作的重点实际上还大部分聚焦于信贷风险上,在全行的角度上评估和管理全行面临的各类风险这方面稍显不足。三、预算控制活动不到位预算控制明确了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在相关部门中的划分,涉及了经营活动的多个过程,是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持续改进性预算等。然而,农发行的预算编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抱有“重经营、轻预算”的思想,对预算编制的重
4、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农发行由计划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根据一定的预测编制固定预算,未能及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预测过程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往往脱离了所处的实际环境,造成预算指标根本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难以将其作为经营控制的基准。四、信息与沟通效率较低农发行目前使用的外部信息系统主要有人民银行大额系统、人民银行对账系统、公民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和外汇信息交互平台,内部信息系统主要有综合办公平台、综合报表平台和内部网络交流平台。外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都比较正常,但内部系统的使用效率不高,尤其是综合办公平台和综合报表平台,自上而下的信息流的传递速度比较慢,自下而上信息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5、在日常工作当中,员工是最先接触到一些重要问题的,要使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给上级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迅速解决问题。平时工作中多数员工的上报意识薄弱并且在进行沟通时有所顾虑,阻碍了有效沟通的进行。五、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我行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监督的对象不突出,审计监督的范围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监督对象一般是操作层的具体操作行为而不是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其审计职能有时候等同于财务和信贷检查,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监督没有落到实处。同时,业务量较大的部门经常受到审计监督,而对业务量较小的部门的审计监督相对薄弱。并且在审计监督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审计监督、轻分析建议的现
6、象。由此可见,我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既满足了外部监管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满足我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更能满足提高各级经营机构内部控制执行力的要求。我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形成持续改进的模式,通过测试和评价风险进而寻求应对方法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更有效率。通过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的理念与内部审计在农发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作用相结合,遵循风险导向和自上而下的原则,探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佳做法。其具体的程序如下: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组织机构总行内控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监督全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实施,并承担审议、决策职责。各部门、分支机构职责分工如下:总行审计
7、部是全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承担以下职责:统一组织全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并提交内控管理委员会审定;组织开展省行和二级分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实施对省行和二级分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包括现场测试和非现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并提交内控管理委员会审定。县级支行是总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被评价机构。省行和二级分行承担内控合规职能的部门是本级机构内部控制评价的牵头组织部门,承担以下职责配合总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就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缺陷与总行审计部进行沟通;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制定本机构内部控制
8、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按照总行要求或管理需要,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本机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汇总本机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实施对下级行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对下级行和分支机构的自我评价工作进行督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总行各部门是总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参与机构,承担以下职责:负责本条线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提供内部控制评价需要的各种资料、文档,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提供相关数据。二、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开展方法对内部控制整体或者某一方面进行评价时,需要对每一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而要做出判断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相关评价证据进行搜集,并对证据进行分析
9、后得出结论。常用如下方法对相关证据进行搜集:(1)询问。询问是最基本的信息搜集方法,是指评价人员与评价内容相关的人员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的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访谈相关流程的执行人员了解某一业务的内部控制设置是否合理、执行人员的接受程度等。(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评价人员针对需要评价的对象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结论。例如,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素质品行与胜任能力。(3)实地查验法。实地查验法是指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环节进行现场查验,以查看其存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所得的评价证据是通过对比分析数据间的关系、趋
10、势或比率取得的。(5)专题讨论会法。专题讨论会法是指通过召集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具体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定量判断和定性分析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6)抽样法。抽样法是指根据银行的内部控制流程,考虑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等因素,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通过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可以推断整个业务控制流程运行的有效性。(7)穿行测试法。穿行测试这种评价方案是指抽取一份控制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8)重新执行法。重新执行法顾名思义则是指通过重新执行某一控制活动的全过程,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搜集评价证据时,一些方法对评价对象适用,一
11、些方法可能对评价对象并不适用,而且各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对象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上述评价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结合使用,因此要针对评价对象来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三、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开展程序(1)评价小组评价内部控制,并形成工作底稿。评价小组应当根据所要评价的内部控制目标来确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业务流程,以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首先,评价小组由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负责人形成,汇集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记录,并对主要作业和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实地巡视与观察,审查各相关人员的控制职责的实现是否有效地防止或减低了错误与舞弊的风险,充分了解农发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各关键风险点是否得到了控制。
12、然后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对农发行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并将之与农发行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比较,据此来对现行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识别关键控制点及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农发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大概可信赖程度。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小组可采取抽样等方法对农发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认真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并且得到有效执行,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在对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评价结果,确定农发行内部控制是整体有效、基本有效、存在重要缺陷还是整体无效。最后,评价小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要形成评价工作底稿。(2)评价主体分析内
13、部控制缺陷,形成评价终稿。评价小组评价完成后,应将评价工作底稿提交审计委员会,并与相关领导(尤其是审计委员会)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共同分析讨论评价小组的评价结论是否恰当,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存在的原因以及对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结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分析结果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措施;形成最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形成内部控制评价终稿。(3)披露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一方面,要将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相应的整改措施传达给相关的内部控制主体,以便农发行内部改进其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农发行内部控制评价所得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要通过某种形式传递给外部相关利益相关者使用。另外书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对外报出需要由最高管理层签名认可。总之,农发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其有效性取决于每一内部控制要素的完善。而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有把每一要素都执行好,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既要从宏观上协调战略的制定与经济运行背景的关系,又要关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既要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又要完善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性,同时配合信息科技手段的支持,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