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艺术课程提高审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艺术课程提高审美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艺术课程,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等方面,提升审美感知的能力。一、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美就存在于我们的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知美,认识美的能力。在学习植物写生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植物园进行写生,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植物的美。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精细地观察物象,并将所学的线条造型知识融会贯通,以写生的形式表现植物。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与感受又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不同的形态,还有高低
2、错落、疏密变化与前后遮挡的美感。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在课堂中教师作为一名美的“引领者”,更应该培养学生塑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引导学生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能够从实用、美观和环保的角度设计制作作品,从而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衣架的联想一课时,学生课前在生活中搜寻创作的素材,各式的衣架、各种纸材、废旧物品盒等,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材和衣架相结合创作平面或立体的作品。这种不拘泥于绘画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脑洞大开,真正的让美来源于生活而又回报于生活。学生只有认识到美就存
3、在于我们周边,形成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的意识,才会懂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艺术作品中欣赏美、感悟美当代美学家张世英曾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艺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提到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等方式,以及讨论、探究、比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关注作品题材、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飞天一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飞天形象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本节课我通过精彩的导入,化身为导游
4、将学生带入了敦煌的游览圣境,讲述动人的飞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课上通过古典音乐的动人旋律,生动的飞天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赏析品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引导学生到飞天形象中寻找富有动感的线条,从而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对美学的感悟能力。飞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飞天的形象不断地给我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三、实践活动中表现美、创造美学生是美的体验者、表现者,更是美的创造者。依托我校博雅办学理念,开展国粹教育之画国画,我任教三年级
5、国画校本课程。国画教学是激发情趣、体验审美、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学生感受笔墨的乐趣,借助笔墨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水墨交融、变化万千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艺术的精髓。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以“博雅文化”为主题展开创作,我在我校博雅赋中节选了最精彩的232字,安排232名学生运用各种材料以“团队合作”和“亲子合作”的方式创作完成的长6米高1.8米的灵动博雅作品荣获吉林市中小学生创意美术大赛一等奖。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这门学问引导学生从美术本身领悟艺术的同时感受更为广袤的大千世界,领悟美术作品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只有把美术元素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情景联络在一起,才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升华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绝非“空瓶子”,等待老师将瓶盖揭开,从而把万千的知识、形色的道德条目尽可能全部装进去,自古以来,学生一直是教育的主体,是赋予勃勃生机的种子,他们自身本就具有奋力萌发生机的能力,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和陪伴,孩子就能自然成长为佳谷、美蔬、好树、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