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治理方案.docx
《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治理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谈谈我国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出行随意性大。近年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针对农村交通参与者群体进行了多波次、多层次、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但受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低、群体大多为一老一小等因素的影响,宣传工作收效甚微。普遍表现为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低下,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粗浅,对交通事故的危害认识不足,由此导致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只图方便罔顾安全的现象也层处不穷。农村车辆车况参差不齐,安全性能普遍较差。伴随汽车、摩托车的下乡,大量的机动车辆被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但受
2、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运行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面包车、三四轮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各类机动车普遍存在价格便宜、效能较低、安全性能较差;其中还不乏有一定数量的老旧车、超标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等等;维修、保养条件受限,只要机动车还能上路,就不会定期检查车况和安全性能,长时间不能按规定进行保养,导致车辆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上外省农机牌照、持外省农机驾证,给核实真伪、查处违法等各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安全隐患多。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道路也在不断延伸完善,但由于大多通往各乡镇的道路沿河而建,乡镇通往村社的道路依山而建,自然条件的因素造成了
3、农村道路临崖、临水相当普遍。加之对道路路侧的护坡、路基、路沿缺乏正规的地质检测和缺乏常态长效的监测手段,无法提前预警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另外,农村道路在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均不能完全达到规范的标准;由于地方财力的原因,道路安防设施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大都没有得到落实,且建成后缺乏正常的养护,导致道路等级低、路面坑洼不平、路基残缺松软、路面结构不合理、通行视线条件差,道路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农村道路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触角难以有效延伸。各地通过近年来对交管办和两站两员的履职情况的监督指导、日常工作的抽查考评、农村交管app的活跃度及劝导日志的录入等情况综合分析,发现交管办普遍存
4、在软件资料、基础台账不齐全,参与实际路面劝导和管理还相对滞缓等诸多问题;加之两站两员多为村社干部兼任,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纠正劝导、道路的巡查等工作相当有限,而且面对的都是邻里乡亲,碍于情面的因素在劝导过程中难以做到动真碰硬。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两站两员的预期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构建两个体系固责。推动建立平面责任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体系,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压实各乡镇政府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并作为乡镇的党政工程,从属地政府层面着力构建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驻村组长包村,驻村干部包公路,村干部包路段,社干部包车、包驾驶员五级挂
5、帮包责任体系。交警中队结合辖区实际,与乡镇连带联搭,切实实现属地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联勤联动、责任捆绑,以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基层管理的末梢;扎实构建立体管理体系。利用道安办的资源优势,推动属地政府按照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全面推行路长制。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常态化的对乡镇交管办、两站两员的工作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落实,并及时将督导结果反馈给乡镇和道安委进行定期通报。着力构建政府镇长为辖区道路总路长,驻村领导为乡级道路路长、行政村村主任为村级道路路长路长管理体系。与之相对应,交警大队、中队及一线民辅警分别对口联系片区的“总路长和乡、村级道路路长,通过资源共享、联勤联动、交叉巡线管控,将道路交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道路交通安全 问题 治理 方案
